说到苏峻,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西晋在中国历代大一统封建王朝中尤为特殊。首先,西晋国佐很短。从公元280年东吴统一南北到公元316年前赵攻破长安灭亡西晋,中间只维持了37年的统一状态。西晋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其皇权的衰落。由于司马氏篡位依赖于世家大族的力量,在司马氏掌权期间实施了优容世族的政策。西晋政权的这一弊端延续到东晋。
司马瑞作为西晋延续的东晋朝廷,虽然偏安江南一角,但也依靠南北世家大族的支持,才能称帝。司马瑞成为皇帝后,对权臣世族控制政府的现状不满,导致国家法制放松,决定加强中央集权,但与大族发生冲突,引发了王敦的混乱。因此,司马睿死了。继位后,晋明帝司马绍平定了王敦之乱。但司马绍病逝后不久,五岁的司马衍继位为晋成帝。司马衍的叔叔余亮掌政。
[img]198564[/img]
余亮掌权后,继续实施强弱枝、加强法制、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为此,公元327年左右,余亮想召苏军回到朝鲜,夺取苏军的兵权。苏军不愿意被夺取兵权,于是他和祖约以讨伐余亮的名义起兵攻打建康。历史上被称为苏军的混乱。
长广掖县(今山东莱州)人苏峻,字子高。年轻时颇有才华,初任长广主簿。十八岁时,他被举孝廉入仕。西晋“八王之乱”后期,乱七八糟,肆意屠杀汉人。大量汉人逃避南方灾难,历史上被称为“永嘉南渡”。当时,苏军还是一名书生,在当地当基层文官。苏军看到汉人被杂胡肆意屠杀,便弃笔从军,投身反抗侵略斗争。
苏峻与当地数千人纠合,修筑堡垒。当时的英雄们各有各的徒弟,但苏军最强大。苏军派长史徐玮在各屯传文,宣扬王化,清理无主枯骨埋葬,远近之人感谢他的恩情,便推荐苏军为主。因此,在海边的青山中进行军事演习。后来,苏军越来越出名。晋元帝司马睿知道后,任命苏军为安集将军。当时,青州刺史曹毅上表朝廷要求任命苏俊为掖县县长,苏俊以生病为由没有接受任命。曹亦忌恨苏峻得到大家的支持,恐怕会成为祸害,想讨伐他。苏军害怕带领数百名徒渡海向南转移。当他到达广陵时,朝廷奖励他从远处来,并将他改为鹰扬将军。恰逢周坚在彭城谋反,苏军帮助官军讨伐周坚,因功拜为淮陵内史,升任兰陵相。
[img]198565[/img]
江州刺史王敦谋反公元322年。朝廷命苏峻讨伐王敦。苏军犹豫不决,便占卜,得卦不吉利,迁延不肯前进。朝廷军队被王敦击败,苏军退保盱眙。淮陵老官徐深、艾毅要求朝廷任命苏峻为内史,朝廷认可,加号奋威将军。公元324年,苏峻迁入淮内史。王敦进攻都城建康,苏军率兵抵抗王敦。王敦叛乱平定后,苏军晋升为使持节、冠军将军、历阳内史,加散骑常侍,封邵陵郡公,食邑1800户。
苏军出身不是一个大家庭,在混乱中聚集在一起。回到朝廷后,他全心全意地想着立功,在王敦的叛乱中为朝廷做出了贡献,他的威望逐渐提高。精兵一万人,武器装备也很精良,朝廷把江北都托付给他。此时,苏军非常骄傲,为强兵自负,滋生叛乱意图,招募钠安抚死者,犯罪家庭逃跑,苏军经常隐藏。士兵越来越多,都是政府支持的,运输船队连绵不断,有点不开心,就骂朝廷。
[img]198566[/img]
公元325年,晋明帝去世,于亮主政后将征召苏军。当苏军听说他想征召他时,他知道他想夺取军事权力,所以他没有借口不去。公元327年,朝廷再次征召苏军。苏军又找借口拒绝了。这时,情况很紧迫。苏军知道进退都是死的,于是联系了不满于于亮的祖约,共同发兵讨伐于亮。
苏军进入建康后,于亮逃跑了。苏军不敢杀晋成帝。后来,文桥和陶侃组成盟军,共同攻击苏军。经过两年的拔河战,苏军的实力不断被消耗。最后,在一场战斗中,苏军因醉酒坠马被杀,尸体被肢解并焚烧。苏军失去了教练,内部立即陷入混乱。在平叛军的共同攻击下,苏军的混乱很快平息下来。
苏军原本是弃笔从军保卫国家的将军,为何起兵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