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赵悼襄王的故事吗?
至于电视剧《大秦赋》,虽然老艾、赵姬太后、吕不韦等人占据了更多的场景。然而,嬴政亲政后,他开始想办法摧毁六国。赵国是六国中最强大的一个。嬴政也深深地憎恨赵燕。如何更好地利用当前形势扳倒赵国是嬴政最考虑的问题。彻底摧毁赵国并不容易。
[img]198508[/img]
为此,在古装历史剧《大秦赋》中,秦国绞尽脑汁,嬴政甚至可以放下仇恨,假装和赵燕放下过去的嫌疑,结盟示好。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迷惑赵悼襄王赵燕,嬴政引导赵国攻打燕国,然后在赵国虚弱的时候进攻,这让赵国伤害了他的活力。赵燕生气了。赵燕生病后,赵国的权力交给了女王。
在最新的情节中,赵燕已经离线,死得非常懦弱。他看到了与赵毅的私人会议,然后愤怒地死去。因此,对于赵燕来说,复兴赵国,与秦国争夺世界的抱负自然是无法实现的。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君主赵燕王赵燕来说,虽然并不缺乏愚蠢的一面,但他确实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君主。然而,出生是不合适的,最终输给了秦王嬴政。
一
“你要记住,用好李牧就能守住邯郸,守住邯郸,赵国就不会死。嬴政背弃了盟约,鄙视世界。寡人病愈后,他必须共同努力,摧毁嬴政。”
以上是赵悼襄王赵偃在《大秦赋》中的遗言。直到@ 即使赵偃已经回天无术奄奄一息,他还是念念不忘的赵国安危,还是合纵攻秦。歼灭秦国是他最大的夙愿,打败秦王嬴政是他一生的执念。电视剧《大秦赋》中,秦王嬴政所在的秦国君臣,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在山东六国的人物中,赵悼襄王赵偃是描绘最多的人物。
[img]198509[/img]
当然,这也是战国后期,尤其是嬴政即位后,赵国仍然是秦国最头疼的对手。赵国虽然经历了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的重创,但赵悼襄王仍敢于与秦国作战。电视剧《大秦赋》和正史上的赵悼襄王,都是秦灭六国的一大障碍。赵悼襄王的去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赵国的灭亡。如果他没有这么早去世,赵国的灭亡时间将被明显推迟。
在《大秦赋》中,赵燕一开始并不讨人喜欢,沉迷于享乐而不做生意,属于典型的花花公子。但当他坐在赵国王位上,掌权时,他似乎突然醒来,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虽然赵悼祥王仍然很喜欢郭凯这个恶棍,但他不是郭凯左右的君主。
二
君主赵悼襄王,把嬴政当成自己一生的敌人,可以说是一直坚定不移到死方休。更重要的是,赵悼襄王对秦赵之间的国力差距也有了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可以放下仇恨,亲自前往秦都咸阳,与秦王嬴政结盟,鼓励秦出兵攻打楚国,使赵能够全力消灭燕、齐等诸侯国。对赵悼襄王来说,深谋远见有大局观,本来要新修宫殿,听说军薪告急,便立即放弃。更重要的是,赵悼襄王的容人之量也比较宽广。虽然春平君赵毅和李牧经常和他唱反调,但赵悼襄王还是重用了他们。
[img]198510[/img]
这样,在电视剧《大秦赋》中,赵妍并不比嬴政差。很多观众甚至认为赵妍比嬴政更有皇帝的姿态,赵国应该比秦国更统一世界。但结果却很遗憾,赵偃壮志未酬身先死,而且死得很憋屈。当然,这个结果主要是战国后期,秦国在国力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山东六国。假如还在长平战前,那么赵偃确实可以和嬴政一较高下。
三
更重要的是,对于正史上的赵悼襄王来说,虽然在位时间只有9年左右,但还是给秦国造成了足够的麻烦。赵悼襄王,嬴姓,赵氏,名偃,是赵孝成王的儿子,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赵孝成王21年(秦始皇2年,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赵偃继任赵国王,为赵悼襄王。赵悼襄王元年(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赵悼襄王派将领李牧率军攻打燕国,李牧夺取燕国武遂和方城。
赵悼念襄王四年(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庞迅率领赵、楚、魏、燕四国精锐部队进攻秦国最小的土地,因未能征服,转而攻打齐国,夺取齐国饶安。同年,赵、韩、魏、卫、楚五国结合纵联盟,共同讨伐秦国。楚国君楚考烈王为纵约长,春申君黄歇执掌兵马,联军夺取寿陵,挥师直逼函谷关。秦军出关迎战,五国联军大败逃亡。
虽然两次合纵攻秦之战失败,但笔者认为,通过合纵攻秦之战,无疑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巩固山东六国关系。赵悼襄王赵偃在正史上,明白赵国本人不能单独与秦国抗衡,非常重视与其他诸侯国联合对付秦国。相应地,赵悼襄王的父亲赵孝成王在长平战役中孤军奋战,使赵国失去了40多万军队,进而使赵悼襄王只能接受生不逢时的结局。
[img]198511[/img]
@ 赵悼襄王六年(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赵悼襄王将饶阳封给长安君成。在历史剧《大秦赋》中,吕不韦与赵姬太后联手除掉了成城。然而,在正史上,程震一直留在赵国。对赵悼襄王来说,显然希望通过封赏成妻,以此来分化和瓦解秦国宗室,虽然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这样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同年,魏国将叶地割让给赵国。得到叶城后,赵国都城邯郸自然有了防御屏障,这有助于抵御秦军对邯郸的进攻。
赵悼襄王九年(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派兵攻打燕国,夺取燕国狸阳城。战争还没有结束,秦国将领王、桓、杨端和趁机率军进攻赵国,夺取了邺地的九座城邑。在这场比赛中,赵悼襄王无疑是棋差一招。如果秦始皇嬴政没有抓住机会偷袭赵国,那么赵悼襄王派出的军队确实有机会消灭更弱的燕国。一旦燕国和赵国的领土连接在一起,赵国之前失去的实力将很快得到弥补,这自然有助于赵国接下来与秦国竞争。
在正史上,赵偃死于赵悼襄王九年(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赵偃被倡后气死。然而,最终继承王位的赵王迁,确实是倡后之子。总的来说,如果赵悼襄王生活在战国前期和中期,那么雄心勃勃的他也许能像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一样取得一些成就。然而,面对战国后期秦国家族的主导地位,赵悼襄王赵似显然无法复兴赵国,这大概是生不逢时的无奈吧。
为什么赵悼襄王不能复兴赵国?也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