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朱序是怎么影响飞水之战的吗?不知道没关系,告诉你。
我认为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卧底是飞水之战中的朱序(在一些历史资料中被称为“朱序”)。在决定南北政权命运、影响中国历史趋势的决战中,前秦军队的朱序为东晋指挥官谢石泄露了情报,提出了建议,制造了谣言,扰乱了秦军的地位,在东晋以弱胜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朱序出生在东晋将军之家,他的父亲是原益州刺史朱涛。公元377年,他被任命为南中郎将军、梁州刺史,守卫襄阳。这是对抗北方的前沿。
五胡十六国以来最强大的政权出现在当时的北方:前秦。福氏出生于略阳彝族,抓住赵复亡的机会,迅速在关中崛起;傅坚夺权后,任命汉王猛为相,全面推进改革,加强中央集权,逐步崛起为中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376年,前秦灭亡了前燕、仇池、前凉、代国等政权,攻占了东晋梁州、益州,成为西晋灭亡以来第一个统一北方的五胡政权。
傅坚有统一世界的雄心壮志,此时把目光投向了东晋。
[img]196986[/img]
公元378年4月,他派出17万大军,分兵四路攻打襄阳。朱序带领军队顽强抵抗。虽然前秦军人数众多,但一时难以攻下。坚持到第二年初,晋军甚至可以反复攻击,取得更多成绩。
形势的暂时改善,让长期高度紧张、身心疲惫的襄阳守军放松了警惕。但遗憾的是,2月,襄阳督察李伯护私下向前秦投降;在内外合作下,前秦军突袭打破襄阳城,朱序被俘后被送往长安。
傅坚虽然出生在彝族,但他是一个真正的儒家学者,这在他的“仁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对于北方统一过程中降服的各种对手,他不仅没有杀人或清洁,而且还推心置腹,委以重任。朱序到达长安后,也享受了优惠待遇;像李伯护这样的人正是傅坚最讨厌的。他被斩首示众。可以说,偷鸡不会腐蚀米饭。
在此期间,朱序试图逃回东晋,但最终被发现。然而,傅坚并没有因此而生气。相反,他更欣赏朱序的正直,甚至任命他为度支尚书(管理财税)。
然而,傅坚的“慷慨”并没有换取朱序的忠诚。
公元383年8月,傅坚不顾朝廷的反对,组织了60多万步兵和27万骑兵,亲自率军出征,对东晋发动全面进攻。
面对生死存亡的巨大挑战,东晋前所未有地团结起来。首相谢安坐在健康的位置上,派弟弟谢石、侄子谢玄、儿子谢燕、西中郎将桓伊等领导人抵抗。此时,晋军以北府兵为主体,总人数约8万人。
前秦军势不可挡。傅坚的弟弟、名将傅融率领30万前军征服寿阳,在夏石围攻东晋龙翔将军胡斌;谢石和谢玄随后带领军队到达,与前秦将军梁成隔洛涧对峙。
胡斌粮草将尽,派人向谢石报告情况,但被前秦截获。傅荣得知晋军的虚实后,认为战斗机不可失,于是派人迅速向傅坚汇报;于是傅坚留下大军,带领8000人日夜骑行。到达寿阳后,傅坚派朱序到东晋大营劝说他投降。
[img]196987[/img]
然而,朱序看到谢石后,却把前秦军的细节一个个掏出来,劝东晋抓住机遇,迅速做出决定:“现在寿阳的秦军只是前锋。如果所有的百万军队都到了,江南就完全没有机会了;为了今天的计划,还不如趁他们还没有聚在一起,迅速击败前锋,挫败他们的精神,然后有机会获胜。”
在谢燕的劝说下,谢石听从了朱序的建议。11月,他首先派刘牢之率领5000名精锐士兵前往洛涧,击败了前秦将领梁成率领的5万支军队。后来,他率领全军水陆并进,双方隔着飞水下阵。前秦军压着河岸,东晋军队无法渡过。
紧急情况下,谢玄心生了一个计划,他派使者劝傅融让大军稍微撤退,以便晋军渡河,以便双方一决胜负。
傅坚和傅融渴望赢得胜利,认为他们可以充分发挥铁骑的优势,“半渡而击”,所以他们坚持挥舞信号旗,指挥军队撤退,不顾一些将军的反对。
前秦军队阵型刚刚移动,朱序等晋军降将在后面大喊:“秦军战败了!”后面的秦军信以为真,转身跑了;恐慌迅速蔓延,秦军阵型迅速陷入混乱。谢玄等人带领全军趁机渡河。这时,试图安抚军队的傅荣摔倒在马下,被身后的东晋士兵杀死;指挥官被杀,前秦军队彻底崩溃,局势失控。
渡河的晋军趁乱追击,前秦败不成军。无数人死于自我践踏和饥饿。尸体遍布群山,甚至堵塞了河流。(朱序等人随机前往晋军)
[img]196988[/img]
飞水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战的例子。这样一来,傅坚虽然骄傲轻敌,晋军不顾一切,但朱序在战前战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起初,谢石听说傅坚本人已经到达寿阳,一度不敢打仗,希望通过消费战强迫秦军退役;但在得到朱序的情报和分析以及谢燕等人的劝说后,谢石下定决心与秦军前锋竞争;
战后,如果没有朱序等人的谣言,秦军能够有序地向后移动,东晋可能会被前秦的优势骑兵击败。毕竟,历史上有一个成功的过渡案例。
战后,中国历史的演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前秦无法恢复,迅速衰落,羌族、慕容鲜卑等军队被傅坚征服,中原再次陷入混战;东晋朝廷趁机北伐,一度将边界推向中原,确保东南朝廷几十年的稳定。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朱序是古代历史上最成功、最深远的卧底。
朱序是如何影响飞水之战的?卧底是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