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卫献公,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以下是相关历史事迹的介绍。
历史上被推翻的国王很多,有的在位期间暴虐无道,人民不聊生活;有的只贪图享乐,忽视国家,有的治国不好,出台了错误的政策。然而,战国时期,一位国王被推翻的原因非常有趣。他在晚宴上放了大臣的鸽子,引起了大臣们的愤怒,最终被迫逃离了其他国家。怎么回事?
献公即位,君臣不和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雄起,各国都有称霸世界的野心。为了实现国家霸权,各国都在努力招聘人才,拓展军事,培养政治。在这个时代,只要稍有疏忽,就必然面临被吞并的危险。
[img]196233[/img]
卫国是乱世中建立起来的一个小国。周朝实行分封制度,天子分封的对象主要包括王族、功臣、君王后代。卫国是同姓密封的诸侯国之一,前后经历了41代君王,在卫武王时期实力最强。
春秋末年,卫国第二十五君王卫献继位。此时,卫国的实力已经下降,卫武公时期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然而,此时的奉献不仅没有招募人才,而且不善待他现在的臣民。大臣们已经对他抱怨很深了。
当时,孙林父和宁殖两位大臣掌握着国家政府。这两个主导地位的场景使魏献公对他们充满了怀疑,而这两位大臣对皇帝的治国政策不满意,君主和大臣之间的矛盾即将到来。
[img]196234[/img]
玩弄大臣,加深矛盾
公元前564年,有一件事成了矛盾爆发的导火索。有一天,公众邀请孙和宁去吃饭。听到这个消息,两位大臣自然很高兴去。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个信号,他们愿意奉献公众,不顾过去的嫌疑,让君主和臣民重归于好。于是他们都盛装出席,恭敬地去约定的地方等待国王的到来。
然而,这样一个美丽的幻想终究被现实打破了。孙和宁很有耐心。他们从早上9点到下午2点等了五个小时,但他们甚至没有看到皇帝的影子。奇怪的是,他们决定去宫殿看看。
出乎意料的是,当他们赶走时,他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献公穿着狩猎服,戴着金冠,正在和射击师一起在森林里练习射箭。他精力充沛,非常高兴。看到这一幕,饥饿的两个人更加愤怒。但面对君主,两位大臣耐心地询问宴会。
出乎意料的是,献公轻描淡写地说:“寡人贪图射击,偶尔忘记,我可以在第二天再次预约吗?”之后,献公不仅没有停止玩耍,而且抬头看着天空中的鹅,和其他人讨论狩猎技巧,放鸽子孙子,宁两人再次被冷落。
事实上,魏献公并没有做太多的考虑,只是想压制两个人的傲慢。但在孙和宁看来,这件事并不那么简单。他们不仅认为这件事羞辱了他们的个性,而且还认为国王迟早会对他们开始。就这样,孙和宁两人有了叛逆的心。
[img]196235[/img]
不知悔改,终于被推翻了
事实上,当时的孙和宁对叛乱仍然犹豫不决。于是,孙林父让儿子探索献公,假装告诉国王他病得很重,想看看卫献公的反应。
事实上,只要献公表现出一点关心,两者都不会轻易叛逆。但献公不仅不在乎,而且再次提到了以前的戏剧,言语之间充满了讽刺。指着孙林的父亲没有天赋,不值得坐在今天的位置上。
当孙林父的儿子回来告诉他这件事时,孙林父终于下定决心联合宁植和姬秋起兵叛乱,逼近皇宫。魏没有时间防备。为了逃跑,他被迫在亲信的掩护下逃往齐国。
中国古代讲究“三纲五常”。在三纲中,以“君为臣纲”为首。它要求臣子们全心全意地对待国王,奉献自己,没有两颗心。然而,这种忠诚并不依赖于国王。事实上,国王和大臣之间有一种微妙的约束关系。只有双方各行其是,这种关系才能保持稳定。正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为什么卫献公被迫逃离别国?他被推翻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