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赵悼襄王赵偃为什么要赶走廉颇?他有什么作为?

@ 司马迁在《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中记载:二十一年,孝成王卒。廉颇将军攻打繁阳,取之。使乐乘代之,廉颇攻乐乘,乐乘走,廉颇亡入魏。子偃立是为了悼念襄王。

赵悼襄王,嬴姓,赵氏,是赵孝成王的儿子,赵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赵孝成王21年(秦始皇2年,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赵偃继任赵国君,为赵悼襄王。在电视剧《大秦赋》中,赵悼襄王即位,还是挺费劲的,也就是离不开郭开的计划。但在《史记》等史料中,没有相关记载。换句话说,这应该是《大秦赋》的改编和演绎。

赵悼襄王刚即位时,赵国将领廉颇为代表相国之职,率军攻打并夺取魏国繁阳。赵悼襄王派武襄君乐乘代替廉颇,廉颇怒不可遏,攻击乐乘,乐乘离职逃跑,廉颇便逃到魏国都城大梁。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悼襄王将廉颇,确实是赵国的一大损失。对赵悼襄王赶走廉颇的原因,很可能是小人郭开的陷害,也就是说,廉颇曾经得罪过郭开。当然,无论原因如何,这都是赵悼襄王的错误之一。秦军攻打赵国时,赵悼襄王后悔,甚至派人去魏国大梁看望廉颇。

[img]196167[/img]

当然,在这个时候,郭凯做了一个梗,让使者说廉颇的坏话,这促使赵悼祥王认为廉颇已经不堪任用,所以他不再叫他回家。因此,廉颇失去了回到赵国的机会,最终在楚国首都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去世,这让后人叹了口气。

赵悼襄王元年(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赵悼襄王行大备之礼与魏国修好,想开辟平邑、中牟之路,但失败。同年,赵悼襄王派将军李牧率军攻打燕国,李牧夺取燕国武遂和方城。虽然失去了廉颇的名将,但赵悼襄王并不是一个平庸的君主。对于另一位战国名将李牧,赵悼襄王充分信任和重用。

赵悼念襄王三年(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当时,燕国国王燕王看到赵国的军队多次被秦军包围,而廉颇离开赵国时,他想把石头扔到赵国。当时,赵悼襄王任命庞氏担任赵军统帅,庞氏与燕国将领剧辛曾有过友谊。为此,燕王喜问剧辛的意见。剧辛回答说:“庞迅很容易处理。燕王喜便派剧辛率军攻打赵国。赵悼襄王派庞齐指挥大军抵抗燕军,庞齐在这场战役中击败燕军,杀死剧辛,俘虏燕军2万人。

[img]196168[/img]

对此,在笔者看来,君主赵悼襄王在位时,庞氏和李牧可谓是左膀右臂。在某种程度上,只要有这两位名将存在,赵国不仅难以灭亡,而且有从燕国等诸侯国身上攻城略地的实力。值得注意的是,和之前的赵君主一样,赵悼襄王也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换句话说,他对防守并不满意,而是决定主动进攻秦国。这部电视剧《大秦赋》给出了赵悼襄王和秦始皇嬴政曾经有过节日的说法。在正史上,赵悼襄王确实发兵攻打秦国。

赵悼襄王四年(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庞杰率领赵、楚、魏、燕四国精锐部队进攻秦国的土地。由于未能征服,他转而攻击齐国,夺取齐国的饶安。同年,赵、韩、魏、卫、楚五国形成了南北合纵联盟,共同讨伐秦国。楚国君楚考烈王为纵约长,春申君黄歇执掌大军,联军夺取寿陵,挥师直逼函谷关。秦军出关迎战,五国联军大败逃亡。

从结果来看,联合攻击秦国的战争最终未能对秦国产生任何影响。这也是战国后期,秦国的整体实力已经碾压了山东六国。然而,尽管机会渺茫,赵悼襄王仍然有勇气尝试与魏国、韩国、楚国等诸侯国一起攻击秦国,这自然是值得称赞的。换句话说,这就像生活。你不能在任何时候被动地沉沦。

[img]196169[/img]

@ 赵悼襄王五年(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赵悼襄王派将领傅抵驻扎在平邑;将领庆舍率领东阳河外部队防御黄河桥梁。不久之后,即公元前239年,秦王嬴政命嬴成妻率军攻打赵国,嬴成妻在屯留叛秦降赵。秦军攻占屯留后,嬴成贞的下属因连坐被斩首处死,屯留的人民被流放到临涛。嬴成投降赵国后,被赵悼襄王赵偃封于饶。

在这方面,在我看来,成城背叛了秦国,归还了赵国,自然离不开赵悼襄王的招募。当然,不幸的是,成城之乱并没有伤害秦国。赵悼襄王想借此机会用兵的计划自然会无病终结。

赵悼襄王九年(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派兵攻打燕国,夺取燕国狸阳城。同年,赵悼襄王去世,赵迁继位,史称赵王迁(赵幽缪王)。因此,很明显,即使在位的最后一年,赵悼襄王也没有停止攻城略地的节奏。虽然赵国在西方被秦国侵蚀,但面对东方的燕国,赵悼襄王赢得了许多城市,这使得赵国仍然保持着相对较弱的实力。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秦始皇嬴政消灭六国的战役中,王坚仍然头疼。如果赵王没有用反间计移除李牧,赵国可以坚持更长的时间。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赵悼襄王赵偃为什么要赶走廉颇?他有什么作为?赵悼襄王赵偃为什么要赶走廉颇?他有什么作为?

,,,,,

  • 宋玉简介 战国末期楚国名词赋家宋玉生平介绍
  • 宋玉简介:宋玉,又名子渊(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汉族,东周战国时炎城(今湖北宜城)人,楚国辞赋作家。屈原出生后,...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

  • 乐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伐齐?
  • 乐毅伐齐的原因: 一、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乐毅伐齐是一个有争议的事件。然而,这场战斗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本文将从历史资...

  • 孟子简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
  •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至约公元前289年)、名科、字子舆(待考、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

  • 揭秘:为什么孔门弟子樊迟不受欢迎?
  • 懒种潘岳花,学种樊迟稼。心闲梦睡安,志满忧愁。没有幸福享受荣华,有分贫穷。燕度春秋社,蜂喧早晚衙。茶瓜,林下渔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