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杜牧,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杜牧在家里排名第十三,生活经历突出,文才出众。在他的一生中,他在秦楼楚馆逗留了十年,沉迷于烟花巷,把家国情怀寄托在歌手舞姬身上。世人称他为“浪漫贵公子”。
杜牧一生写了许多诗,辉煌、落魄、失意、浪漫、痛苦...
如果只叫他“浪漫贵公子”,恐怕杜牧第一个不同意,明明荒凉了半辈子,只是一个伤心的客人。
[img]194842[/img]
1、出身名门,少年富贵
贞元19年,在长安市中心安仁坊的杜宅中,杜牧生来就有一把“金钥匙”,魏晋以来几百年的名门望族又添了新丁。杜牧的祖父杜佑,三朝宰相,受到了极大的荣誉和宠爱。他的父亲也是朝命官。他可以说是一个官宦家庭和一个书香的家庭。他受到这样一个出身家庭的滋养。杜牧年轻时的生活充满了风景,家里有矿族。
后来,他谈到了自己的家庭背景:旧开朱门,长安市中心。没有一件东西,万卷书满堂。
长安市中心是我的院子,里面什么都没有,堆了一万本书。看,最高端的炫耀从来没有直接炫耀过家庭财富,这相当于说我在帝都中心有一所房子,里面堆满了书。
杜牧从小就有经国治世的远大理想,“万卷书满堂”自然是他最骄傲的地方。
2、命运多舛,一旦衰落。
杜牧在起跑线上获胜,但在青春期却落后。
10岁时,他的祖父杜佑因病去世;15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他的父亲没有留下任何遗产,只有几十个房间。杜牧和他的弟弟不得不卖掉他们的房产来谋生。他们在八年内搬了十次家。他们仍然生活不好,家里的奴隶都散了。
俗话说,瘦骆驼比马大。如果它们从未有过丰富的风景,那么这样的日子并不难过。更重要的是,年龄总是敏感而脆弱,杜牧也是如此。他很难过。这不仅是家庭道路和经济尴尬的变化,也是实践中的无奈和心痛。
多年后回忆起这段青春时光,依然语带惨然:
一个年轻人孤独贫穷,安仁老第在开元末,只有30个房间。去元末,奖励利息,给别人,所以搬走了。八年中,所有十个人都住在那里,奴隶又冷又饿,老人死了,年轻人面对面逃走了,无法控制。停下来,爱情同情,总结一百本书,然后抚养它。逃跑的艰辛无所容,死于延福私人寺庙,支撑坏了。
[img]194843[/img]
3、青春及第,风景一时。
世事沧桑,杜牧从未把理想抱负放在一边。
宝历年间,敬宗大兴宫,沉迷于声音。23岁的杜牧作《阿房宫赋》,文辞优美,立意高远,尤其是结局震耳欲聋,给晚唐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呜呜!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秦人,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悲,后人哀之;后人哀而不鉴之,也使后人哀悼后人。
大和二年,洛阳市春寒料峭,礼部东墙外人头攒动。来自世界各地的考生聚集在一起等待金榜的张贴。金榜一贴,人群蜂拥而至。杜牧尽力探身。《阿房宫赋》金榜题目,二十出头,一举中第一!
杜牧喜出望外,赶紧写信告诉老朋友:
东都没有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
年轻人和第一,一举成名,意气风发的杜牧头也没有回归仕途!
但是仕途之路怎么会容易走呢?杜牧空有政谈兵的能力和经纬之略,但王佐的才华却不合时宜。他辗转反侧了好几年,只是个小文员。他的日常工作是和领导一起参加宴会,时不时地写一些演讲稿。
郁郁不得志,杜牧满腔抱负难以施展,先后写了《罪言》、《原十六卫》、《战论》、《守论》等时论文章,见解深刻,切中要害,但在那个江河日下的晚唐,谁能听到他的怒鸣呢?
此外,当时的朝廷、宦官专权和朋友之间的纠纷,杜牧的念念不忘,终究听不到任何回响。年轻人和第一件事,陶文惊世,但最终只是一片空白,只是一时的风景。
4、风流多情,爱风月。
杜牧的浪漫是众所周知的。正是在他和他的第一年,春风骄傲而自满,被调到南昌做沈传师的工作人员。杜牧爱上了沈府的一位歌手,名叫张浩浩,气质动人,音乐、书法和绘画。杜牧非常喜欢它!
从那以后,每次见面,三天就已经疏远了。龙沙看秋浪,明天游东湖。
看起来是个好故事,没想到沈家的弟弟也看上了张好好,而且很快就被纳为小妾,杜牧有苦难说不出来,只能放弃。
杜牧回到洛阳,离开时又写了一首诗:
孤灯残月伴随着闲愁, 几次悲伤,几次秋天。哪得哀情报酬旧约? 从此谢风流。
[img]194844[/img]
然后,杜牧回到扬州,当了牛僧汝的秘书,但扬州的风月场所却多如牛毛,风流才子杜牧自然也不放过这个好地方!
杜牧在舞台上流连忘返,借酒浇愁,风流放纵,离开扬州时,没有写诗来表达自己的喜悦,而是忙着给一群歌姬舞女送别: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了青楼薄幸名。-"遣怀"
二月初,豆蔻梢卷曲了十三多个。春风十里扬州路,卷珠帘总不如。——“送别”
多情却似乎无情,只觉瓶前笑不出来。蜡烛有心还告别,为人流泪到天亮。-“送别”
他不仅为自己写作,还为别人写作。他在诗中看到了刘秀才、吴秀才和舞姬离别的场景。
远风南浦万波,不如离别恨多。(《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千里分飞两行泪,满江寒雨正萧骚。(《见吴秀才与池州妓别,因为是绝句》)
在杜牧眼里,与歌姬舞女的友谊也是真情实感。
回到长安后,他被调到洛阳监督。有一天,他遇到了张浩浩。她已经衰老了。他还不老。张浩浩的婚姻生活并不顺利。现在他已经沦落到街上卖酒了。杜牧看到这一幕,各种情绪难以形容。因此,《张浩浩诗》一首首相被赠送,现已成为杜牧传下来的唯一书法真迹,现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唐代的暮色中,他早已耗尽了所有的政治热情,世人都说杜牧风流多情薄幸于青楼,也可以看出是国家,是命运薄幸他在前。
5、潦倒江湖,半生荒凉。
这时,王朝已经千疮百孔,内乱不堪,党争浑浊浪。40多岁的杜牧对朝廷感到失望,多次拒绝右迁,要求将湖州刺史外放,连续三次启动,最终同意了他的要求。
杜牧知道自己无法回天,只能潦倒江湖,以酒为伴。
半醒半醉游三天,红白花在山雨中绽放。
...
但是醉醺醺的节日,不必登上恨落晖。
此后的诗,酒多,梦多。
临终前,杜牧知道自己的大限即将到来,便搜索了自己一生的诗歌,大部分都付之一炬,并自写墓志铭。
[img]194845[/img]
他曾写过一首《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火虫。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演员。
杜牧的一生,就像秋天的小扇子,孤独的宫女,不合时宜,孤独,孤独,沮丧。
今年11月,杜牧病卒于长安,时年50岁。
这是晚唐的一抹光,但在它真正亮起之前,它就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一代浪漫的贵公子的辛酸。只知道他走的时候,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杜牧是一个浪漫的公子,还是一个荒凉半生的悲伤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