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1007年8月1日至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醉翁、晚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作家。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img]194408[/img]
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景德4年6月21日(1007年8月1日)寅时,父亲欧阳观任绵州军事推官,56岁。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欧阳观去世。4岁时,欧阳修与母亲郑氏住在一起,前往湖北省随州市欧阳修的叔叔欧阳烨。欧阳烨在随州担任推广官25年。他是诚实的,尤其是诚实的。他的行为对年轻的欧阳修产生了重要影响。
欧阳叶的家庭不是很富裕。幸运的是,郑出生在江南名门望族,知识渊博。他是一位受过教育的女士。他用稻草(芦苇杆)教欧阳在沙地上读书写字(画教子)。
欧阳叶也时不时的关心,终于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础教育。欧阳修十岁时,从随州姓李的家中得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六卷《昌黎先生文集》。他非常喜欢他的文章,放不下他的手,这为未来的诗歌创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坎坷不平。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17岁考试不及格,天圣四年(1026年)再试不及格,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22岁时,欧阳修跟随知汉阳军的徐燕前往首都。天圣七年(1029年)春,徐燕推荐欧阳修在开封府试用国子监督。今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督的解试,在国子学广文馆和国学解试中获得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第二年在礼部省考试中获得第一名,成为省元。
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修参加了仁宗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唱了14首,排名第二。据欧阳修同乡当时的考官晏殊回忆,他未能夺冠,主要是因为他的锋芒过露,所有考官都想挫败他的精神,促进他的成功。
景佑元年(1034年),欧阳修被召试学士院授予官宣德郎,回京任馆阁校勘,参与《崇文总目》的编辑和修改。庆历三年(1043年),他担任右正言和知识分子。
[img]194409[/img]
当时,范仲淹、韩琦、富碧等人实施了“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创新,成为创新派干部,提出改革官治、军事、贡献法等主张。然而,在守旧派的阻碍下,新政又失败了。
嘉佑二年(1057年)2月,欧阳修担任礼部贡献的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倡导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影响很大。
嘉佑三年(1058年)6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身份。嘉佑五年(1060年),拜枢密副使。第二年,他参加了政治工作。后来,他先后担任刑事部尚书、军事部尚书等职务。宋英宗治平两年(1065年),上表要求外任,不允许。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他多次辞职,因为他被蒋之奇诽谤。
宋神宗西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施新法。欧阳修批评青苗法,未执行。西宁三年(1070年),坚辞不受,改为蔡州(今河南汝南县)。今年改名为“六一居士”。西宁四年(1071年)六月以王子少师身份辞职。居颍州(今安徽阜阳)。
西宁五年闰7月23日(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去世,享年66岁。八月,太子太师被授予。西宁七年(1074年)八月,被授予“文忠”称号。西宁八年(1075年)九月,葬于开封府新郑县景贤乡。
元丰三年(1080年)12月,特赠太尉。元丰八年(1085年)11月,太师被赠送,康国公被追封。绍圣三年(1096年)5月,兖国公被追封。崇宁三年(1104年)改封秦国公。政和三年(1114年)改封楚国公。
作为礼部官员,欧阳修对北宋文风的转变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