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有这样一段话:“亲贤臣,远小人,这先汉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倾也颓废。先帝在时,每次和臣们谈论这件事,都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汉帝国的衰弱真的是汉桓帝开启的吗?那么,根据《周礼-死法》,为什么死后的头衔是“桓”呢?:“辟土服远,克敬勤民,都叫桓”。这个“桓”字在死亡法中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美丽死亡,那么为什么汉桓帝被归为昏君呢?还有三种类型的死后头衔:美丽的死后、平死后和恶死后。汉桓帝的死后头衔“桓”是如何解释的?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188837[/img]
第一,杀奸臣
汉桓帝刘志,汉章帝的曾孙,是皇室的旁支,不是正支。按常理,没有继承王位的可能,但命运就是这样。公元146年,8岁的汉质帝对上朝将军梁冀说:“这个霸道的将军也是”。汉质帝被梁冀毒死。因为当时汉质帝没有孩子,皇室中能继位的要么太大,要么不容易控制。当时刘志只有15岁,容易控制,所以被梁冀立为皇帝。
汉桓帝不是一个愿意当傀儡的皇帝。他已经在位21年了。在过去的13年里,汉桓帝没有实权。公元159年,梁太后去世,汉桓帝开始计划杀害外戚梁氏。他单独问当时的宦官唐衡,问他宦官中有谁与梁冀不和。唐衡回答说有单超、左牧、徐黄和具媛。汉桓帝与他们五人密谋,决定杀害梁冀,用牙齿咬伤单超的手臂。
8月,汉桓帝来到前殿,即召尚书入殿,宣布要惩处梁冀。命令尹勋持节率程郎以下守宫廷,收符节送省。命令黄门令具媛包围梁冀住宅,包括1000多名御林军和司隶校尉张彪。命光禄勋袁盱眙持节收梁冀将军印章,并将其命名为比景都乡侯。梁冀、孙寿当天自杀,梁、孙家全部弃市。其他涉及公卿大臣数十人的人,因此有300多名客人被罢免,朝官几乎空无一人,百姓莫不称快。
二是解决汉羌矛盾
汉羌矛盾由来已久。自东汉光武帝开国以来,一直不可调和。汉桓帝时期,双方打了100多年,一直是东汉政府的心中之患。汉桓帝提拔段炯、皇甫规、张宏等三位年轻将领,杀死3万多名西羌人后,汉羌战争结束,汉桓帝完全解决了羌人之患。
第三,任由宦官专权
真正的宦官专权是汉桓帝之后的汉灵帝时代。汉光武帝刘秀依靠豪强建国。东汉建国后,他对豪强大族非常宽容。然而,从东汉第四位皇帝东汉和皇帝开始,由于王位年轻,太后临朝,太后依靠由豪强大族组成的外戚集团。
[img]188838[/img]
即使皇帝长大了,实权还是不在自己手里,导致外戚干政越来越严重。皇帝唯一能依靠的就是从小伺候宦官,从汉和帝到后来的汉灵帝,形成了恶性循环。汉桓帝也是如此。从杀害外戚梁冀可以看出,汉桓帝不同于其他皇帝。东汉其他皇帝夺权后,给了宦官实权(汉和帝封蔡伦为侯,蔡伦从此霸气,就是改良造纸的那个)。虽然汉桓帝也封宦官为侯,但他没有给他们实权。这些宦官中最大的单超,车骑将军的官职是唯一的官职。这也是桓帝在单超临死前为帮助他摆脱奸臣而采取的安慰措施。
第四,为钱卖官卖爵
事实上,汉桓帝统治后期已经到了东汉末年。统治集团腐朽,财政困难。汉桓帝下令增加人民的税收,同时通过自己原创的方式创收——卖官。这项政策对他的儿子更为重要。汉灵帝发扬光大,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卖官的先例。
卖官爵进一步导致人民生活贫困,到处抱怨。这时,汉朝的政治更加衰落,国势更加疲软。在汉桓帝统治的后期,一群太学生看到政治的腐败,要求朝廷整顿宦官,改革政治。宦官集团气急败坏。延禧九年(公元166年),与司隶校尉李英发生大规模冲突。汉桓帝怒不可遏,下令逮捕200多名为李英请愿的太学生。后来,在太傅陈凡和将军窦武的反对下,太学生被释放。然而,他被囚禁了一辈子,不允许当官。历史上被称为“党囚之祸”。
[img]188839[/img]
从杀害外戚梁冀、平定汉羌矛盾的角度来看,汉桓帝就像一个明君,不像一个昏君。如果你想说宠坏宦官和卖官的事情,那真的是一个昏君,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妨考虑一下。外戚梁冀霸道多年,直到梁太后去世,梁冀废立皇帝的时候,那些所谓的正直大臣在哪里?为什么这些人没有站出来铲除外戚帮助汉朝?面对朝廷的财政困难,那些大臣在哪里,当了十几年的皇帝?汉桓帝真的不知道卖官有多不合适,但是面对国库没钱,聪明的女人很难做饭。只要是办法,人们就会尝试,更不用说当时的封建社会了。
汉桓帝的[桓]是一个美丽的死亡,那么他为什么被归为昏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