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季康吗?今天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你听说过一个叫季康的人吗?”
前路竹林里有七个人,其中长相帅气,肆意饮酒的那个就是。
一路寻君迹,熟不知你在竹林深处追寻自己的世界。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朝代更替最频繁的时期,连年战争,民生衰退。然而,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波文化潮流。有许多文人拒绝与世俗世界同流合污。他们不愿意拥有贵族的傲慢特权。普通文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寺庙外追求自己的理想,更加遵循自己内心的选择,不受世俗世界的影响,保护自己的文人魅力和骄傲。竹林七贤就是其中的代表,们就单谈其中之一——季康。
[img]186982[/img]
如果说千年历史上哪个朝代最不受约束,那一定是魏晋南北朝。与其他朝代的文人不同,魏晋的许多文人并不关心名利。他们学习只是为了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这也导致了魏晋文人有其他朝代文人无法比拟的“文人骄傲”。更令人惊讶的是,当时一位文人的名声可能超过了当代皇室的名声,文人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最激烈的情感。他们独特的宽容和优雅并没有被历史的尘埃淹没,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从小出身于一个家庭,从小天才聪明,博览群书,精进六艺。成年后喜欢道家老庄学说,一本《养生论》是我国养生作品中较早的一篇文章,讨论透明,文笔斐然。游山采药,弹琴吟诗,嵇康赞美古代隐士的事迹,一直向往出生的生活,坚决拒绝当官。为此,他还为自己列出了“七不堪”、“二不可”的原则,如此宁静无欲,坚持自己的心态。他所爱的竹林在自己心中是一片净土,对酒当歌,吟诗作对,自由自在,不局限于礼法世俗。
季康崇尚玄学新风,“自然超越论”是他的主要玄学思想。这与当时社会上禁锢人思想的儒家纲常伦理大不相同,这也是董仲舒确认儒家崇高地位后首次遭受的强烈冲击。政治已经成为胁迫弱者和实施暴政的工具。更多像季康这样有识之士不再追求仕途,而是隐藏乡村,追求自然野趣。季康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自然思想,其中“超名教让自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点与司马集团倡导的儒学名教有很大不同,明处标榜“孝治天下”的暗处谋权篡位。这可能是当时知识分子自我解脱的一种方式,对仕途极度迷茫,对国家和政权失去信任。如果你不能在现实中找到自我探索的价值,你应该追求自己灵魂的解脱,获得自由。
[img]186983[/img]
对自然风格的倡导也体现在季康的音乐中。季康自身音乐思想的核心是“声无悲乐”,即情感虽然是纯粹主观的意识,但音乐是客观的存在。他不提倡音乐来反映现实世界的传统,认为音乐来自自然本身,不能仅仅判断音乐家的艺术水平。这似乎很简单,但也反映了他对音乐的终极追求。为什么世界不赞美这种孤立的世俗音乐呢?
广陵散弹一曲,世界上谁都不知君。“广陵散”的绝唱世界也来自季康。景元四年夏天,洛阳东部的马市场3000名学生向季康致敬。我希望权臣司马昭能珍惜贤者,从而免除季康的死刑。然而,即便如此,屠刀的落下也没有被阻止。就这样,一代名人陷入了暴政之下,“广陵散”真的成了从那时起的绝唱。俗话说,季康去世了,广陵散去了(sàn)。最后,这位名人凭借自己独特的风格一次又一次地被提及名字,后人学者、画家对他更是高山仰止。
[img]186984[/img]
远庙,寻其志,竹林间放歌纵酒,夜半琴声洛阳响。世界很难找到一个干净的世界,但他终于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从未失去过自己的精神和灵魂。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季康也是如此平静。有些人可能会认为魏晋名人太自我,大丈夫不安邦定国,只是为了安逸。俗话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们想为世界做出贡献,为国家现状的悲伤表现出更多的无助,但他们仍然表现出不同于普通人的追求,并试图改变现状的意识从未消失。
最终,在各种势力的威胁和诱惑下,“竹林七贤”逐渐瓦解。只有季康始终保持着与司马家族对立的态度,这最终给自己带来了杀人之祸。到生命的@ 他依然洒脱,不贪世界上的一切,只担心手下的美妙音律无人能继承。他希望世界记住的不是他的独立和世俗之外的宣传,而是真正的学术和艺术。幸运的是,《广陵散》也没有和他一起陨落,历经900年仍在世界上流传。也许最后,广陵散成了季康,季康也是广陵之音。
为什么竹林七贤之一的季康能被后人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