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冯太后吗?今天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以男性为中心。“后宫不允许政治”的规则使政治权力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然而,在男性控制的政治领域,仍然有女性掌握了最高的皇权,北魏的冯太后是领导者。她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女政治家,她的所作所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那么,在母子贵的封建王朝,没有王子的冯太后是如何从后宫一步步走向前朝的权力巅峰的呢?
这要从冯太后的人生经历说起。 冯太后出身高贵:她的祖父冯文通是十六国时期北燕的君主。她的父亲冯朗在北燕死后投降了北魏。她的母亲王是高丽国皇室的远房亲戚 ,她的姑姑是北魏太武帝拓跋韬的昭仪。 如此高贵的背景注定了冯太后不平凡的命运 ,而且她的经历更是 铸就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一、国亡父丧未入皇宫为丫鬟
冯太后出生后不久,冯家突然遭遇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冯朗被太武帝命令杀害。冯朗被杀后,冯熙带着母亲逃到羌地抚养长大,学会了一身好武艺,多年后才找回。按照惯例,冯太后年轻又是女孩,被没进宫,成了拓跋氏的丫鬟。多亏了冯昭仪姑姑的悉心照料,冯太后在童年时得到了一些关怀,摆脱了学做苦活的生意。冯太后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慢慢长大,与你和我竞争。
[img]186415[/img]
二、一旦选中,丫鬟成为皇后
冯12岁时,已经表现出沉鱼落雁的样子。此外,他长期进入深宫,了解宫中的礼仪。13岁的文成帝拓跋军继位后不久,就被选为贵人。 婚后,她和王一起驾车,深受皇帝的喜爱。也让她更有条件地熟悉和了解国家最高层的政治运作。由于用人得当,特别是汉族大臣高允的重用,文成帝统治时期的北魏发展相对稳定,社会矛盾相对缓和。朝廷对汉人的看法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无疑对冯皇后当政期间吸收汉法、重用汉人、实施汉化的措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冯氏,北魏太安二年(456年)15岁,被文成帝立为中宫皇后。冯后主持中宫,除了她的聪明才智外,还与她在宫中生活多年,对宫中的许多关节了如指掌。,宫中妃嫔要正位中宫,必须先手铸金人,这是北魏历史上的旧制。从字面上看,它是手工铸造的,这是一个迷信的仪式,来自佛教的雕像,目的是占卜好运,如皇后,如果能铸造成功,被视为好运,如果铸造不成功,妃子就不能成为皇后。据说这种占卜很难,成功率是多少?从北魏立国到冯太后,总共有三个女人,手铸金人,只有一个成功。不管是什么原因,冯太后的手铸金人仪式一次成功,大家都很开心,就这样,曾经的丫鬟,现在跳级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三、抚养太子,辅助幼帝,初涉朝堂
冯后虽然贵是一国之母,但从未生过一儿半女。当然,这可能与当时北魏的惯例有关。北魏道武帝拓跋贵时期,制定了规矩:凡后妃生的儿子被立为太子,生母都要被赐死,以防母以子贵,干涉朝政。后来,文成帝和李妃生的儿子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不到两岁。按祖制,李氏被赐死。然后,抚养皇太子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冯后的肩上。 冯后把拓跋弘当成自己的,爱有加。拓跋弘像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冯后。@ 在北魏和平六年(465年),拓跋弘登基时,冯后被封为皇太后。此时的献文帝拓跋弘年仅12岁。冯太后开始听政,因为皇帝太小了。在此期间,冯太后展现了一位政治家的胸怀、勇气和才华。仅用了18个月,她就干净利落地杀死了想篡位的太尉、乙浑等人,平息了各种叛乱,稳定了北魏动荡的政局。冯太后喜欢长孙拓跋宏,北魏皇兴元年(467年)。她非常喜欢这个孙子,于是决定归政献文帝,自己抚养长孙。
[img]186416[/img]
四、废除献帝,再掌朝政,培养忠于她的政治集团
献文帝亲政后,冯太后极度失望,不仅改变了冯太后的政策,还重用了对冯太后不满的人。 这使冯太后大为生气。不久,在冯太后的威胁下,献文帝宣布退位,禅位向不到5岁的王子拓跋宏,即孝文帝。此时的献文帝并没有放弃手中的权力,实际上还牢牢掌握了北魏朝政。后来,冯太后通过宫变杀死了太上皇拓跋鸿鸠。冯太后被尊为太后,再次听政,再次成为北魏政治权力的中心。天赋、气度、政治经验都比较成熟。冯太后再掌朝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文帝死后,政局动荡起来。不仅如此,献文帝时期整治的腐败犯罪在其死后再次复发,也使北魏统治面临潜在威胁。为了长治久安,巩固北魏的权力地位,冯太后恩威并施,整顿官治,奖惩分明,注重培养和支持一些有才华的人做亲信,形成忠于她的领导核心。在这个领导小组中,有拓跋氏贵族、汉族名人、朝廷大臣和内廷宦官。特别重用汉臣。
五、站在权力的巅峰,开始改革,为孝文帝全面实施汉化奠定基础。
由于培育了一个忠诚的政治集团,冯太后的临朝专政工作取得了成功。所谓一丝不苟,一禀于太后,太后多智,猜忍,能做大事。杀戮赏罚,决之俄顷,多与皇帝无关。威福兼作,震动内外。最值得称道的是,冯太后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钢铁般的手腕来消除干扰,有效地改革了北魏的政治、经济和习俗。在全面改革的实践中,冯太后并没有排斥孝文帝。相反,她尽量让他参与,让孝文帝得到锻炼。正是由于冯太后的精心培养,孝文帝才真正成熟,能够继承冯太后的改革事业太和改制推向高潮,这正是冯太后作为一名杰出政治家的成功。
[img]186417[/img]
冯太后的改革包括薪酬制度、均田制度和三长制度。这些改革促进了北魏从鲜卑落后的生产模式向汉族先进封建生产模式的过渡,从而开始了鲜卑汉化的过程。太和十年(486年)正月初一,孝文帝服冕,朝盛万国。从今年开始,冯太后故意让他参与朝廷事务,培养他的政治才能,大部分相关的诏书都是授意孝文帝起草的。同时,冯太后也特别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对孝文帝进行教育和示范。
冯太后非常注重生活中的严格节约。朝初,她下令取消鹰师曹,禁止来自世界各地的伤生鸟类,如上贡鹰。平日穿,从来没有锦绣华丽的装饰。至于饮食,临朝以后,她也改变了原来宫廷里吃不厌精、吃不厌精、花样多样的旧制。
冯太后全心全意地抚养、培养和协助拓跋宏。拓跋宏对冯太后一直很孝顺,继承了发展祖母的政治路线,成为了一代明君。14年(490年),冯太后结束了她的传奇生活,享年49岁,被称为文明太后。
北魏冯太后是如何走向权力巅峰的?为什么她能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