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李道玄的事,
初唐有这样一位名将:他是李世民的弟弟,从小就能征善战,武力超群,在战场上就像杀人狂魔,战死时只有19岁。
你以为我说的是李元霸?在正史中,没有李元霸这个角色。作者说的是李世民的表弟:李道玄。他的死源于落入战友挖的坑里。
勇敢而热衷于冲锋陷阵的年轻猛将
公元618年6月,李渊正式称帝后,大肆分封宗族。其中,他的堂侄、15岁的李道玄被授予淮阳王称号。
在接下来的战斗过程中,李家出现了几位著名的将军。除了军事能力出众的领军人物李世民外,还有李神通、李孝恭、李道宗等。最后三个人已经成为李氏家族的军事支柱。
但当时,年轻的李道玄并不逊色。他和表哥李世民一起战斗,勇敢而不正常。他经常带头,没有贵族王子的架子。
公元621年,李世民在虎牢关面对窦建德的10多万军队。在这场战斗中,18岁的李道玄大放异彩(《资治通鉴》第189卷):
[img]185037[/img]
窦抗引兵攻击,战小不利。世民帅骑到他身边,所向所向。淮阳王道玄挺身陷陈,直出其后,复突而归,再出再入,飞矢集身如猬毛,勇气不衰,射人,应弦而倒。
当时数量落后的唐军一度形势不利。形势危急,李世民率领他的精锐骑兵(应该是玄甲军)亲自上阵,瞬间改变了局面。其中,淮阳王李道玄特别凶猛:
他率先在敌人阵容中来回冲杀。几进几出后,他的盔甲上覆盖着敌人的箭,就像一只大刺猬杵在马背上;但他毫无畏惧。他一边冲锋一边放箭。无论他走到哪里,敌人都应弦而倒。
看到表哥这么猛,李世民不禁喜忧交加:年纪轻轻,就这么能打好仗,当然很开心;但是,就像二愣子一样,他不能保证什么时候会失去生命。于是他把备用马让给李(他的马比较雄壮),让他跟着自己的节奏杀敌。
不久之后,李道玄被任命为洛州总管,并开始独自领导战斗。然而,就在第二年,他死于队友的背叛。
李道玄英年早逝,被队友挖坑
窦建德战败被杀后,他的部长刘黑凯等人再次起兵。公元622年,李世民亲自率军平叛,成功击败刘黑凯主力。但就在他准备趁热打铁、砍草除根的时候,李渊的命令召回了朝廷。
李世民回京后不久,刘黑凯在突厥人的支持下卷土重来,声势越来越大,甚至成功杀戮
定州。面对这种情况,李渊任命李道玄为河北道行军总管进行讨伐。
[img]185038[/img]
11月,李道玄率领3万兵马在下博与刘黑凯主力作战。两军摆好阵势后,李道玄对副将史万宝安排战术:“我先轻骑冲击敌阵。对方阵型移动后,你会带领军队压力。”后者同意了。
但史万宝其实是个鬼:作为一名老兵,他现在不得不听从一个19岁的黄毛男孩的指挥。他一直不相信。他一直想找个机会挫败李道玄的精神,但现在是个好时机。
因此,当李道玄率领少数骑兵冲向敌人时,史万宝不仅一动不动,而且自豪地对自己的亲信说:“皇帝给了我一个命令,说淮阳王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军事行动由他的丈夫决定。现在他是如此的自我主张,如此错误的攻击;如果我和他一起进攻,军队将不可避免地被摧毁,最好用他作为诱饵,引诱敌人轻视敌人;骄傲的士兵会失败,然后我坚持,无疑会赢!”
然而,理想是非常丰满的,现实是非常骨感的,当看着李道玄和其他人被包围,当场死亡时,唐军士兵没有战斗精神,立刻崩溃了。
猛将李道玄战死,唐军大败的坏消息传来,各地震惊不已。明州总管庐江王李媛、沧州刺史程大买先后弃城逃亡,大量州县属刘黑凯;仅仅十天之内,刘黑凯就收复了他的旧地;带领唐军主力的齐王李元吉甚至害怕进军。
[img]185039[/img]
得知这一消息后,李世民忍不住痛哭流涕,他自责道:
道玄常从我征伐,见我深入贼阵,心慕效之,以至于这样。
如果李道玄没有死,也许他是继李孝恭和李道宗之后李家族的另一位年轻将军。然而,这样一位潜在的明星却因同事的嫉妒而白白死在了战场上。因此,一位朋友描述了李道玄的死:当你冲锋时,你必须确保你身后的同志可靠。
作者甚至猜测,小说中李元霸的形象可能是从李道玄的经历中学到的。毕竟,他们的战斗风格和死亡年龄出奇的相似。
李道玄的身份是什么?年轻猛将的最终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