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傅鹏是什么样的人?他为司马昭顺利继承权做了什么?

正元二年(255年),无丘俭、文钦等在淮南发起勤王,司马师带领军队东征,司马昭担任中国领导人,留在镇上洛阳。在此期间,文鸳鸯带兵进入营地,司马师吓坏了。此外,他的眼睛上有肿瘤疾病,经常流脓,导致他的眼睛颤抖。当他病得很重时,司马昭从京都问许昌省,并拜为卫将军。司马师死了,魏帝曹髦命令司马昭镇守许昌,让尚书傅带着六军回到洛阳。

此时,尚书傅鹏向司马昭提出建议,要求他不要听魏帝曹尚的话,而是带领军队到洛阳稳定大局。经过仔细考虑,司马昭接受了傅鹏的建议,并立即带领军队到达洛阳。

之后,司马昭晋为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助朝政,带剑穿上殿堂,完成了司马师与他之间的权力交接。可以说,魏帝曹尚的命令非常聪明。如果傅鹏不是司马昭的人,或者司马昭没有去洛阳,那么司马昭能否顺利继承司马师的权力还不得而知。也许曹可以借此机会再次崛起。那傅鹏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傅鹏是西汉勇士和著名外交官傅介子的后代。他的叔叔傅迅曾担任侍中和尚书。傅鹏很小的时候就很有名,被司空陈群辟为师属。

[img]184235[/img]

刚开始的时候,傅官除了尚书郎,又迁任黄门侍郎。当时,曹爽执政,何晏是官员的尚书。傅鹏对曹爽的弟弟曹羲说:“何晏外表安静清淡,但内心险恶阴暗,贪图私利,不考虑立身行事的根本原因。我肯定他会先把你们两个兄弟搞糊涂,那时仁人贤士会疏远你们,朝政也会因此日益衰落。因此,何晏与傅鹏不和,不久以小事罢免了傅鹏。不久,傅迅又被崇拜为荥阳太守,但他没有到任。后来,傅鹏被太傅司马懿推荐为皇帝的近侍官。

曹爽在嘉平元年(249年)被杀后,司马懿让傅鹏担任河南尹。河南尹内掌帝都,外统京畿道,古六乡六遂土地。辖区内人口众多,豪门大族众多,商人外胡,四方聚集,是各种利益的聚集地,但也是非法作乱滋生的地方。前河南尹司马芝的规章制度太简单了。接任的刘静把他的规章制度结合起来,但太密集了。后来,李生经常破坏固定的法律和制度,以获得暂时的声誉。

于是傅鹏建立了司马芝的纲统,然后用刘静的总体规则约束了秩序,并逐渐恢复了被李胜破坏的法律法规。当时县里有700名官员,但超过一半是新人。在河南官场的做法中,曹主持了五官的选拔,都是给当地人的,没有任命外地人。傅鹏只任命合适的人担任合适的职务。上下级分工不同,分别考核。傅鹏的治理以德行教育为基础,执法持久。虽然简单,但不能违反。审判是合理的,刑事案件可以在不被迫供述的情况下获得真相。傅鹏不施小惠,为人民做好事,故意隐瞒事情的原因,假装不是自己做的。当时傅鹏并没有显赫的名声,官员们在他的管理下逐渐稳定下来。

[img]184236[/img]

孙权在嘉平四年(252年)去世。当时,征南将军王昌、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吴丘节等都上表征伐吴,献上了不同的策略。朝廷下诏询问傅鹏的意见,傅鹏分析了利弊,认为此时伐吴是不可行的。但朝廷不听傅鹏之的建议。同年十一月,王畅等下诏征吴。嘉平五年(253年)正月,诸葛恪率军拒战,在东关大破曹魏众军。 诸葛恪新破东关后,乘胜扬声说要起兵攻青,徐二州,朝廷准备防备。傅鹏认为诸葛恪是虚张声势。后来诸葛恪果然想取新城,却不克而归。不久,傅鹏被赐爵关内侯。

正元二年(255年),无丘俭、文钦在淮南起兵讨伐司马氏。有人认为司马师不应该亲自去,只有傅鹏和王肃劝司马师亲自去。傅鹏分析情况说:“淮南士兵强大,而无丘俭等人凭借自己的力量在边境抗拒,他的力量无法轻易抗拒。诸将前往交战,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发生了,如果失去了好的情况,那你就完了。当时司马师新割目瘤,身体还没有恢复,听到傅鹏的话,突然站起来说:“我要求东征。”

司马师随后带领军队亲征,并与傅鹏守书仆一起前往东征。打破无丘节俭和文钦,依靠傅鹏的计划。不久,司马师去世后,傅鹏和司马昭一起回到洛阳,帮助司马昭继承辅助政治。

傅鹏回师后,以功进入封阳乡侯,增邑600户,与以前共1200户。同年,傅鹏去世,时年47岁,追礼太常,死后元侯。


傅鹏是什么样的人?他为司马昭顺利继承权做了什么?傅鹏是什么样的人?他为司马昭顺利继承权做了什么?

,,,,,,

  • 关兴简介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次关生
  • 关兴,字安国,蜀龙翔将军。关羽的第二个儿子。荆州失陷后,羽毛被杀。兴和张飞子宝拜为兄弟,先主伐吴,担任蜀汉侍中监军,...

  • 曹魏三国史上的智囊团:盘点曹操102名谋士
  • 智囊包括:骨干顾问、重要顾问和各级人员,直到曹操去世。共有102人 九名骨干谋士:荀子、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

  • 曹操在讨伐董卓时会冲到前面。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曹操被后人称为叛徒。虽然他在三国舞台上多次取得胜利,创造了一个基础,统一了北方,让当时的人们有了一顿饭。从这个角度来...

  • 曹植,曹魏史上的第一才子,有什么可恨可恨的?
  • 曹植,世人所知,大多来自他的一首小诗《七步诗》,煮豆燃豆荚,豆在釜中哭泣。本来是同根生的,相煎为什么太急?大多数人同...

  • 解密:魏武帝曹操[乱世奸雄]的帽子是怎么来的?
  • 多年来,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曹操始终以乱世奸雄的形象出现在字里行间;在戏剧舞台上,曹操的脸上总是涂着代表奸夫...

  • 解密:为什么魏明帝曹睿坚持杀死皇后和侍从?
  • 《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都记载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景初元年(即公元237年),魏明帝曹睿摆驾北园,临行前特意告诉左右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