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告诉大家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司马佑,是司马昭的二儿子。司马师没有儿子,被继承给司马师。也可以说司马师和司马昭是“共同的儿子”。
司马游年轻时非常聪明。他成年后性格温和,接近人才,愿意给予他人;此外,他喜欢读经文,能写文章,尤其擅长写信。因此,他成为了当时的榜样。他的才华和威望超过了他的兄弟司马炎。他的祖父司马懿也非常重视他。嘉平两年(251年),太尉王凌图谋叛变被告发,司马懿领兵讨伐,司马攸也出征,战后被封为长乐亭侯。司马师在正元二年(255年)去世,当时司马攸只有十岁,在葬礼上很伤心,感动了左右的人,受到了表扬。之后袭封舞阳侯。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攸在另一所房子里侍奉司马师的第三任妻子羊徽瑜,从此他的孝顺远近闻名。
司马攸性格温和,以礼拘束自己,所以很少有过错。向别人借书,一定要亲自把错误和遗漏放在校刊上,然后还回去。另外,他很诚实,有些人触及了他的禁忌,只是哭了起来。就连司马炎也很敬畏他。每次他和他在同一个房间,他都必须先考虑一下,然后再说话。
[img]184076[/img]
司马昭非常喜欢司马攸,原本故意传位于司马攸,司马昭常说:“天下人,景王(司马师)也是天下人。我摄居相位,百年后,大业宜归于攸。“这当然是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却反映了司马昭传给司马攸的明确意图。然而,司马炎与司马昭亲信的贾充、何曾、裴秀等人勾结,整天在司马昭面前赞美司马炎的好处,使司马昭意定为司马炎。
司马炎灭吴后身体健康恶化,王子傻,其他王子也比一个弱。司马攸希望满朝文武都继位。当时宠臣荀旭和冯轼阿谀奉承,很受司马炎的欢迎,司马攸对这两个人很反感。这两个人担心司马攸当政对自己不好,在司马炎面前说:陛下万岁以后,王子不能立也。司马炎问:为什么?回答:百僚内外都属于齐王,太子得立。说到司马炎的痛处,王子很快就会失去名分。于是司马炎接受了这两个人的话,把司马攸调回了封国。司马攸生病时,司马炎派太医去看病。太医自然理解司马炎的意思。他宣布司马攸没病,不用吃药。司马攸生病了,不能治病,很快就死了。
[img]184077[/img]
司马攸去世时才36岁,可以说是英年早逝,这无疑是西晋的重大损失。司马游是晋朝杰出的政治家,深受当时军民的喜爱。他也是唯一一个预见匈奴未来将对国家造成严重伤害的人,有着非凡的远见和知识。当刘渊年轻的时候,司马攸对他的行为感到警惕,于是对司马炎说:如果陛下不除掉刘渊,恐怕并州不能长期和平。王浑说:大晋正要用信义安抚异族,为什么要为了无形的怀疑而杀死皇帝的儿子?为什么恩惠的气度不能宽宠很多?司马炎同意王浑的意见,这无疑为西晋早亡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司马攸对诸侯王的权力也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当时,司马炎命令分封的国王可以选择自己的封国官员。虽然司马攸三次上书反对,但司马攸仍坚持由朝廷任命,不自行安排。此外,当时皇室负责家庭的所有衣食费用,但司马佑表示,封国的租金足以生活,多次表示不需要皇室的财政支持,但不被接受;虽然司马佑一直留在洛阳,没有到封国,但封国的士卒官员会给他们租金,司马佑会给他们每一种疾病和死亡的养老金;当自然灾害导致农产品损失时,司马攸将振济和信贷封国内人民,减少租金,让他们在收获年度弥补交易所欠款,这使封国人民非常信任他。
[img]184078[/img]
大唐名相房玄龄曾说:“如果齐王天假,何八王敢为之奋斗,五胡之能竞争!”王夫之还在《读通鉴论·卷十一·晋泰始元年》中深刻指出,“西晋之亡,死于齐王攸的疑虑,废以死亡。你存在的时候,杨不能善国,贾不能逞强,八王不能生乱。”
为什么司马攸不能当皇帝?他能拯救西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