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杨修之死,是典型的聪明反聪明误。一个人智商高,不代表情商高。相反,很多聪明人往往太聪明,看不起普通人,极度自负,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不受欢迎。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希望有一个知道自己的朋友,但如果这个人总能看到你的想法,并大声说出一些你不想宣传的事情,你一定会非常恨他。上位者特别讨厌这种人,原因很简单,高高在上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心思被底下的人看穿。在古代,皇帝非常忌讳擅自揣摩自己的意图。假设人们在那里是不可预测的,突然有一个人,轻描淡写地说,好像没什么奇怪的,上级故意保持的神秘消失了。
[img]181995[/img]
而且这种事情不是一两次,几乎成了习惯。上级心里有什么味道?我一定想大脚一开,就把这个人送到西天,再也不见面了。如果涉及到军国政务,这种人就活不下去了。有时候,知道太多不是一件好事。看透不说破才是真正聪明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杨修只是表面上的聪明,不够通达。杨修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这么说吧,骄傲,极度自负,在他眼里,触目所及的都是傻才,只有他自己才是聪明人。当然,杨修也有骄傲的资格。从生活经历来看,他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生在世代发夹之家。杨震是东汉名臣,官至太尉,也是一位特别厉害的学者,熟悉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的称号,非常有名。
[img]181996[/img]
杨彪也不弱,曾任汉献帝初期的司空、司徒、太尉等职,即三公。换句话说,杨修是官N代。而且弘农杨氏是几百年来的世家豪族,历史可能没有司马氏那么悠久,比曹家绰绰有余。这使得杨修在面对曹操时,不像别人那样战战兢兢,而是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意,一言不发,绝不曲意讨好。对了,杨家还有一个显赫的婚姻,汝南袁氏。杨修的母亲是袁家的女儿,有史料记载她是袁术的女儿(姐妹)。就个人资格而言,杨修也属上乘。才思敏捷,从小就被视为神童,曹操的妻子卞夫人称赞他“有盖世文才”。同样自负傲慢的名士你衡曾说过:“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平庸,莫足数也”,意思是世界上的人物,年长的有孔融(字文举),年轻的有杨修(字德祖),其他都是平庸的一代,不值一提。
[img]181997[/img]
曹操爱才,所以杨修投入曹操账下后,曹操一开始非常欣赏他。有一天,曹操和杨修从曹娥碑下经过,看到碑背上写着“黄丝幼妇,孙子尘臼”八字。曹操问杨修,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说知道。曹操有点不相信,说你先别说,等我想想。走了30里后,曹操终于想到了,让杨修写下自己的理解。杨修解释了一下,写了“绝妙好词”四个字,曹操也想到了这个,叹了口气,我的才能不如你,有30英里的差距。此时的曹操,对杨修可能有点嫉妒。是的,曹操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作家,代表作品很多。但如果说嫉妒想杀杨修,也不会。
后来,曹操要求人们建造相国府的大门。即将修好的时候,曹操亲自来检查。看完后,人们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然后离开了。大家都很困惑。碰巧杨修路过,说门里加了“活”字“宽”字,魏王觉得门太大了。大家大悟,赶紧重做大门。亲爱的,曹操卖个关子,显然是想秀智商,结果这种乐趣被杨修破坏了,他高兴起来吗?然后是“合字迷”。有人给曹操送了一杯奶酪。他吃了一点,在上面写了一个“合”字。大家都猜是什么意思,但杨秀直接打开吃了一口。大家都很困惑。他说“合”是魏王给我们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如果曹操之前只是对杨修有点恼火,那么此时他已经有了警惕。
作为一个政权老板,心思被窥破是多么可怕。但这些只是诱因,真正让曹操杀杨修起的是两件事。一是杨修掺入夺权事件,犯了曹操的忌讳。晚年,曹操选择继承人时,在曹丕和曹植之间犹豫不决。两个公子各有支持者,杨秀支持曹植。但是,从臣属的角度来看,参与夺权是对未来的投资,而从主人的角度来看,不愿意看到臣属提前站队。特别是曹植拉拢杨修时,杨修仍然是曹操身边的亲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曹操的背叛。二是鸡肋事件。这件事发生在曹操和刘备争汉中的时候。当时曹操欲进不能进,欲退不舍得退,很尴尬。
就在护军来问密码的时候,曹操随便说了“鸡肋”,所有的将军只觉得有点奇怪。杨秀说鸡肋无味可惜,但不幸的是,他只能丢弃。魏王要退役了。听了他的话,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回去就开始收拾行装,整顿兵马,准备撤退。曹操发现后非常惊讶。他知道原因后半天没说话,很快就以“泄露言教,交关诸侯”为由杀死了杨秀。杨修死不冤不冤,杨修死不冤。一点也不冤枉。我不会谈论前面那些炫耀智慧的事情,也不会提及暂时参与夺取法律的事情。在曹操作出明确决定之前,他说这些话完全动摇了他的士气。只有这样,曹操才能按照军事法处理他。@ 高智商是好事,但情商也要跟上,还不能太高调傲慢,否则结局也不会太美好。
杨修被杀真的是鸡肋事件吗? 曹操为什么要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