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看看唐太宗李世民的文章。
秦末,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起初,韩信在项羽帐下没有被重用,改投刘邦。又误以为刘邦也不重用自己,于是连夜逃走,幸好萧何月夜追回韩信,任命韩信为将军。从那以后,韩信帮助刘邦定下三秦、灭魏破代、伐赵、降齐国,并共同打败项羽,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军事家之一,至今仍有“兵仙”的美誉。
韩信出身平民,经历了胯下的屈辱,人生的开始有点凄凉。然而,韩信中年成功,被刘邦崇拜为将军,平定乱世,展现军事才华。他的生活有一个完美的高潮。
然而,韩信的结局却是悲惨的,他死于吕雉之手,正如韩信临终前所说:
为儿女所诈,难道不是天哉!
[img]181957[/img]
与其说是吕雉杀韩信,不如说是刘邦杀韩信,韩信之死,自从韩信出名以来,就有了端倪。
公元前203年,韩信帮助刘邦摧毁了齐国。他写信给刘邦,建议齐国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如果你想让齐国稳定下来,你需要一个人来代表齐王。我愿意做这个代理齐王!
刘邦当时被项羽包围在荥阳。韩信不想派兵援助,甚至要求封地。刘邦很不高兴,但为了得到韩信的全力支持,刘邦仍然把韩信封为齐王。
乌江战争结束后,刘邦和韩信击败了项羽。当刘邦大力搜查项羽的残余力量时,韩信秘密收留了项羽的将军钟。这件事让刘邦完全警惕韩信。他担心韩信会反抗敌人。
钟离马事件终于爆发了,钟离马别无选择,只能自杀。韩信带着钟离马的首领去见刘邦。虽然刘邦放过了韩信,但韩信已经无法赢得刘邦的信任。
从那以后,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心里很生气,经常称病不去见刘邦。在宴会上,韩信看到他的名字和周波、灌婴等人一起列出,韩信为此感到羞愧。韩信的行为让刘邦难以忍受。
吕雉当然知道刘邦的心思。最后,吕雉通过萧何将韩信骗入长乐宫,杀死了一代“兵仙”的生命。
关于韩信的死,不公正吗?比如唐朝宰相王贵在《咏淮阴侯》中明确表示,韩信的死属于“弓藏狡兔,慷慨心伤”,为韩信抱怨。
然而,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曾经认为,韩信帮助刘邦平定了世界。刘邦先亏待韩信,导致韩信愤愤不平。毫无疑问,司马光也觉得韩信死了。
[img]181958[/img]
也许王杰和司马光是唐宋时期的首相。他们从朝臣的角度分析韩信的死亡。如果我们从皇帝的角度来看,我们如何看待韩信的死亡?唐太宗李世民的观点与王杰和司马光明显不同。
贞观六年九月,李世民带领大臣来到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庆山宫。庆山宫原是隋朝李渊为官时期设立的别院。后来,李世民出生在这里。这个地方对李世民意义重大。因此,李世民称帝后,将其改为“庆山宫”。
为了怀念自己的出生地,李世民带着一群大臣来到庆山宫。李世民不仅写了一首《武功庆宫》,还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让随行的大臣们快乐起来。晚宴上,将军尉迟恭依靠最大的功劳,不满别人坐在他的头上,任城王李孝恭(李世民的表弟)出来说服,尉迟恭太生气了,打了李孝恭一拳,李孝恭的一只眼睛几乎被打碎了。
李世民对尉迟恭的举动非常不满,警告尉迟恭说:
“我见汉高祖杀功臣,意常特别,所以欲与卿等共保富贵,使子孙不绝。然卿居官数违法,是韩、鼓、鬼,非高祖之罪。”
李世民的意思是,很久以前,当我看到刘邦杀死韩信和其他英雄时,我经常责怪刘邦。当我成为皇帝时,我想拯救所有的英雄,并与你分享我的财富。但你(尉迟恭)一再违法,引起了我的不满。@ 直到才知道韩信的死不是刘邦的错,而是韩信自找的。
尉迟恭作为唐代著名将领,在凌烟阁排名第七。自从他去了李世民,他帮助李世民摧毁了王世充,失去了窦建德,杀死了刘黑黑,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玄武门的变化中,尉迟恭亲自杀死了李元吉,为李世民登基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尉迟恭的功劳达不到韩信的高度,但它也是伟大的功劳。
[img]181959[/img]
然而,李世民登基后,将军们用武的地方越来越少。尉迟恭的地位逐渐不如长孙无极、方玄龄、杜如晦等人。尉迟恭不满意,多次抱怨,李世民忍不住。直到这一次,尉迟恭为了争夺座位,在皇帝面前拳打皇帝和弟弟,这是无尊和猖獗的。
李世民用韩信的例子警告尉迟恭,韩信被杀不是刘邦的错,而是韩信不知道如何成为一名大臣。可以看出,在李世民的心中,他逐渐理解了刘邦的做法。
然而,尉迟恭毕竟比韩信幸运。听了李世民的话,尉迟恭战战兢兢。尉迟恭一生的最后16年,他闭门不出。尉迟恭很少说话,也没有见过朋友。他诚实,是一个部长。《旧唐书》说尉迟恭:
十六年不与外人交通。
魏迟恭被李世民用韩信的例子敲打,唤醒了一代著名的将军。魏迟恭16年没出门,保住了晚节。由此可见,皇帝和大臣从不同的角度对臣子(韩信)的死有不同的看法。
如何看待唐太宗李世民对韩信之死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