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在战国四公子中找到最差的,那就是孟尝君田文。最好的,作者认为是信陵君魏无忌。
孟尝君是唯一一个将自己的利益超越国家利益的“公子”
公元前321年,孟尝君田文成名于世,因此,他是战国四公子中名副其实的前辈。但出道最早,并不代表最好。
田文门下有成千上万的食客,开创了战国时期大规模养士的先例。然而,他这一举动的目的只是为了他的名声:
@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他的许多门客都是犯罪分子:
孟尝君招致诸侯游士和有罪亡人,都舍业厚遇,救亲戚
[img]181257[/img]
他慷慨地照顾了逃犯的家人和亲戚。看起来很正直。从齐国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他正在以个人特权破坏法律。秦国同期在做什么?继续商鞅变法,全国道路不捡遗迹,夜不闭户;秦国人民胆小于私斗,敢于打国战。
孟尝君手下的鸡鸣狗盗之徒可能会为他个人努力;但说到齐国的整体利益,我们能指望一群违法者吗?这就是齐国难以与秦国相比的原因之一。
@ 田文毫不掩饰自己对名声的追求,他曾公开向食客宣布:
有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劝!
只要你能让我田文出名,让我少犯错误,即使你在外面非法受贿也没关系。
司马光,《资治通鉴》的作者,这样评价田文:
孟尝君的养士也是奸人之雄,也是奸人之雄
他养了几千张嘴吃白食。钱是从哪里来的?齐国给的。但他吃君之禄,却结党营私,卖名。欺骗国君,剥削人民,这样的人就是奸人。
@ 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公开鼓励各国摧毁自己的母国
齐闵王在位期间,鉴于孟尝君的存在对齐国和自身危害极大,他决定在公元前286年将其删除。我们的田文同志在逃往魏国并担任魏国后,致力于与各国共同灭绝。
公元前284年,燕国乐毅率先,燕国、秦国、韩国、赵国、魏国联军打破齐军。后来,燕军长直接进入,几乎摧毁了齐国,只留下莒城和即墨的支持。
虽然这一行动是由世仇燕国牵头的,但孟尝君田文无疑扮演了叛徒的角色。后来,齐国复国后,田文独立了门户。然而,许多不公正的人必须自杀。他死后,他的儿子们争夺权利,被齐魏联合摧毁。他们全门抄袭,以毁灭的名义结束。
虽然平原君赵胜和春生君黄歇有缺点,但他们都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
[img]181258[/img]
有朋友说,平原君赵胜鼓励赵王接受上党,是因为利令智昏,个人不同意。当时,在远近攻略的指导下,秦国决心赢得三晋;在此之前,秦军绕过上党,攻打赵国和,最终被赵奢打败。夺下上党,就是试图在这里居高临下的时候直接杀邯郸,这是秦国不可逆转的既定战略。在这种情况下,赵国不可能隐藏自己的光芒,只能面对困难,在危险中寻求利润,试图抓住主动,而不是等待死亡。最后,赵国只输在了综合国力的差距上。
在后来的邯郸保卫战中,赵胜豁出脸面,低声下气,甚至用激烈的将军请姐夫信陵君魏无忌救命,最终使赵国转危为安。这种表现,和孟尝君相比,不知道高了多少个档次。
赵生最大的问题是,他也被怀疑出名。他招收门客的标准是对方的名声;对于那些德才兼备但出身卑微的人,他从心底里看不起他们。就这个问题,新陵君魏无极差点和他翻脸。
四战国公子中,除春申君黄歇外,其他都出身王族。但黄歇依靠自己对国家的贡献。公元前273年,秦国带领楚国国都黔中郡之余威,计划派白起与韩魏合作,一举灭亡楚国。作为楚国使者,黄歇及时赶到,通过对形势的分析,成功说服秦昭襄王与楚国和亲,将精力转向经营,巩固三晋抢来的地盘。三年后,秦王更进一步,在范菊的建议下,正式确立了稳定齐楚、远交近攻、优先吃三晋的战略。秦国都沿用这条路线,直到秦始皇灭六国。
公元前272年,黄歇陪同楚国王子米到秦国做人质。十年后(公元前263年),楚王病得很重,楚朝廷围绕王位展开了竞争。黄歇帮助王子乔装逃回楚国,自愿离开皇宫,声称王子生病了,无法见到客人,从而拖延麻痹秦人。
后来,黄歇差点被秦王杀死发泄愤怒,在范菊的帮助下逃脱了灾难。回到楚国后,他被封为春申君,并担任楚相。
在接下来的20年里,在黄歇的主持下,楚国曾经有复苏的迹象,但他自己也因为过于奢侈、专权等问题而受到批评。公元前238年,他因玩弄权力而被李渊杀害,全家被抄袭斩首,令人叹为观止。
而信陵君魏无忌则是四公子的典范
魏无忌,信陵君,被后人汉高祖刘邦视为楷模:
高祖少的时候,数闻公子贤。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来,他为公子守墓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img]181259[/img]
魏无忌是魏安厘王的同父异母弟弟。公元前276年,安厘王在即位的第二年将无忌命名为新陵君。当时,魏国一年四季都在秦国的打击下,这可以说是一个强疮百孔。新陵君竭尽全力吸引各国人才,以养士的方式为魏国做出贡献。
他对别人很真诚,选择门客只看道德和能力,不管背景如何;为了接近人才,甚至放下王子的身材,去赌博档案,餐馆与人交谈,交流时事。据史料记载,即使在赵王周围,也是由新陵君安排的,赵朝廷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他的掌握之中。
魏国依靠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信陵君,暂时遏制了衰落:
诸侯...魏十多年来,不敢加兵谋。
信陵君当然也有更具传奇色彩的壮举:
第一,偷符救赵
公元前258年,秦国在长平战役后再次攻赵,兵锋直接前往邯郸;赵国苦苦支持,向各国求助。然而,魏国的10万军队出发后不久,在秦朝国王的威胁下停止了军队。
考虑到“唇亡牙寒”,再加上姐夫平原君赵胜的不断求助,新陵君尽力劝魏王赶紧发兵,但没有效果。无奈之下,他决定带领自愿跟随客人前往邯郸死亡;幸运的是,他平时善待的隐士侯柔指出,新陵君最终偷走了魏王的兵符,带领军队救援赵国。第二年,他在邯郸城下打败了秦军,赵国得救,秦国吞并六国的计划严重受挫。
第二,勇往国难,率领联军伐秦
[img]181260[/img]
击退秦军后,信陵君将魏军遣返,留在赵国十多年。公元前247年,秦国大举攻魏。为了救国难,信陵君迅速赶回,并将救援部队移送诸侯国。
诸侯闻公子将军,各遣将军救魏
在他的号召下,魏国不仅转危为安,各国联军甚至一路向西追到秦国的国门函谷关。然而,秦国后来采取了反对计划,诽谤凌军想夺取魏王的地位。最后,他的军事权力被夺走。从那时起,他被称为疾病,四年后去世。
因此,笔者个人对战国四公子进行了以下排名,从高到低:新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最后一个甚至羞辱了他的儿子。
孟尝君田文和信陵君魏无忌在战国四公子中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