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名将皇甫嵩的背景是什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看看。
东汉末年,随着黄巾起义的爆发,不仅东汉朝廷日益衰落,各县守和刺史,还借此机会招兵买马,割据一方。然而,就作者今天要讲的皇甫嵩而言,他愿意为东汉朝廷安定叛乱,不贪兵权。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县朝那县(今宁夏彭阳县)人。东汉末期,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对皇甫嵩来说,无疑来自武将家族。
[img]179135[/img]
年轻时,皇甫嵩有文武志介好诗书,熟练弓马。最初被列为孝廉、茂才。为郎中,迁任霸陵、临汾县令,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后来,太尉陈蕃、将军窦武相继任命他为官,均未应召。汉灵帝以公交车征辟他为侍郎,迁任北地郡太守。虽然一开始官职不算太高,但黄巾起义爆发后,皇甫嵩被重用,成为东汉非常依赖的武将。值得注意的是,东汉末年,董卓、曹操、刘备都是皇甫嵩的下属。从战功和地位来看,皇甫嵩显然可以被称为东汉末年的第一位将军。
一
@ 光和七年(184年),由于叛徒唐周告密,张角星夜传四方,发动起义,史称“黄巾之乱”。无论黄巾军走到哪里,烧毁政府,掠夺乡邑。有一段时间,州郡失守,长吏逃亡,天下响应,东汉朝廷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在东汉之前,西汉和秦朝的灭亡与起义直接相关。@ 汉灵帝自然非常重视黄巾起义。他任命任何将军,率领左右羽林军驻都亭。此外,灵帝用卢植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为右中郎将,各持节,调发天下精兵分击黄巾军。因此,卢植、皇甫嵩、朱三人自然成为平定黄巾起义的中流砥柱。其中,卢植应该大家都很熟悉。刘备和公孙赞曾经是他的学生。当然,刘备不仅是卢植的学生,也是皇甫嵩的下属。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记载:灵帝末,黄巾起,州县各举义兵,先主率其从校尉邹靖取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
黄巾乱爆发后,刘备跟随校尉邹靖进攻黄巾军。校长邹靖是皇甫嵩的手下,也就是当时的刘备,与皇甫嵩截然不同。换句话说,在当时的皇甫嵩下属中,刘备只是一个小角色,明显不如同时期的董卓和曹操。刘备是安喜县的县长。安喜县属于冀州。后来,皇甫嵩担任冀州牧羊人,这是刘备的顶级老板。
二
[img]179136[/img]
公元184年,朱先与黄巾军波作战,失败。皇甫嵩不得不退守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东北),当时城中兵少,众寡悬殊,军中震恐。然而,冷静冷静的皇甫嵩命令士兵们把火把扎到城墙上,先派精锐潜出围外,纵火大喊,然后在城上点燃火把,与之呼应。皇甫嵩借此声势,鸣鼓冲出。黄巾军缺乏战斗经验,惊慌失措,被迫撤退。这时,骑都尉曹操也奉命赶来,于是皇甫嵩、曹操、朱懿合兵,乘胜追击。黄巾军顽强抵抗,数万人被杀,皇甫嵩被封为都乡侯。
当时曹操作为骑都尉,也是皇甫嵩的下属。也就是说,曹操和刘备这两个未来的诸侯,年轻时都参加了平定黄巾起义的战争。这场战斗的主角,当然不是曹操和刘备,而是皇甫嵩。随后,皇甫嵩和朱一起乘胜平定汝南、陈国的黄巾军,追击波才,进攻彭脱,连连取胜,平定三县之地。公元184年11月,皇甫嵩和巨鹿太守郭典攻克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北),杀死张角弟张宝,俘虏10多万人。
三
在平定黄巾起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东汉朝廷任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带领冀州牧,晋封他为槐里侯。共有8000户人家,也就是此时的皇甫嵩,几乎是万户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五子良将等名将,往往只有数千户食邑,数量一般低于皇甫嵩。值得注意的是,当威望和战功达到巅峰时,有人劝皇甫嵩趁此机会割据一方。然而,对汉朝忠诚的皇甫嵩严词拒绝了这一建议。在某种程度上,与董卓等人相比,皇甫嵩完全有篡权夺位的实力,但是,大丈夫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平定黄巾起义后,凉州发生了叛乱。
[img]179137[/img]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朝廷命令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出征,董卓拜中郎将军为副,即当时的董卓,也可以说是皇甫嵩的部将。然而,刚正不阿的皇甫嵩,得罪常侍赵忠、张让,坐罪免官,降封都乡侯。中平五年(188年),皇甫嵩被授予左将军,打破王国叛军,继续为东汉朝廷平定叛乱。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病重,任命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部队交给皇甫嵩。董卓拒绝奉命。与忠诚的皇甫嵩相比,董卓自然雄心勃勃。东汉衰落的背景下,董卓紧紧握住手中的兵力,想趁势获得更大的权力。
四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被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召唤,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不久,都城动乱,董卓在北芒立下救驾大功,回京后便掌权。又招揽吕布杀丁原,迅速吞并了附近的两大诸侯兵力。董卓掌权后,不仅怕名将皇甫嵩,还想报复老老板,于是他指示下属逮捕皇甫嵩,甚至准备杀死他。对此,皇甫嵩被陷害下狱,儿子皇甫坚命拼命求情,得以挽救生命。董卓三年(192年)被杀后,朝廷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屠杀董卓宗族。
[img]179138[/img]
不久,李珏、郭泗攻入长安,杀死王允等,控制朝政,皇甫嵩又改为骑将军,同年8月升任太尉。十二月,被免除。从那以后,又任光禄大夫,太常等职。兴平二年(195年),皇甫嵩病逝,朝廷给了将军印丝,任命他家一人为郎官。唐德宗时,皇甫嵩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皇甫嵩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也就是说,像诸葛亮、关羽、张飞、张辽、张和、鲁迅、周瑜、邓艾等三国时期的名将一样,皇甫松也被唐宋封杀,成为古今公认的名将。总的来说,东汉末年,皇甫嵩战功赫赫,堪称第一名将军。更有价值的是,在乱世中,皇甫嵩没有篡权的野心,愿意为汉朝献身而死。
东汉名将皇甫嵩出身什么?他一生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