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位皇帝中,只有康熙和乾隆有南巡记录,次数为六次。同样的南巡,康熙和乾隆是不同的,在成本和旅行性质上都有明显的差异。
[img]178763[/img]
康熙分别在23年、28年、38年、42年、44年和46年南巡。在这六次南巡中,我们可以发现康熙正在做一件大事——治理黄河。当然,除了治河,康熙皇帝还去孔庙祭拜孔子,在江宁祭拜明太祖朱元璋。
在康熙时期,笼络士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清初,经过连连战争,康熙中晚期,外患基本解决,整个社会处于稳定状态。这时,他有时间腾出手来解决江南士人的人心问题。可以说康熙帝南巡有政治任务,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当然,顺便玩水是合理的。根据史料记载,康熙的六次南巡都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欢迎,“所有临幸县,官民都扶老携幼,欢腾道左。”
[img]178764[/img]
人们欢迎康熙,主要是因为他在南巡时期考虑民生,不浪费国有资金。虽然江南省的督察也为他修建了宫殿和道路,但总体成本很小,其中大部分是由皇帝自己支付的,也就是说,从不使用国库银,所有费用都由内务府提供。因此,没有摊位,人们也不必为此买单。据作者估计,康熙每次南巡的成本应低于100万元。
让我们来看看乾隆的六次南巡。
乾隆皇帝在16年、22年、27年、30年、45年和49年进行了南方巡逻。在前两次南方巡逻中,乾隆皇帝也做了一些实质性的工作,如祭祀孔庙、祭祀明孝陵、检查河工等。这两次南方巡逻也受到了江南人民和士兵的欢迎。
但是后几次南巡可以理解为游山游水。而且排场一次胜过一次。每次幸运的是,官员都要做差事,接管驾驶,所有的费用都要注意华丽。也就是说,乾隆南巡已经成为各省督察争相邀请宠物的好机会。他们尽最大努力贡献当地特产、古董、书画和美女。
[img]178765[/img]
沿着南巡,道路需要翻新。为了保证官道的畅通和笔直,许多房屋和祖坟被强行拆除。在接待亭等重要场所,有的还设立了舞台和棚子供乾隆享用。一般来说,康熙南巡的队伍只有几百人,最多几千人。乾隆皇帝南巡的队伍有几千人,费用全部由当地藩库供应,不足的由户部拨款。
归根结底,地方官员不可能自己掏钱买这些昂贵的贡品,也不可能用自己的钱来填补藩库的空白,最终会传播到人民的头上。因此,乾隆的后几次南巡实际上并不受人们的欢迎,而是被视为瘟神。
受苦的不仅仅是人,乾隆南巡也成了商人的一大负担。比如扬州的盐商苦不堪言,每次开车都要花几百万两巨资,要么建花园,要么报效珍宝古董。有的盐商为博的乾隆笑,甚至为了邀请圣宠而破产翻新。
乾隆南巡修建的宫殿比康熙更豪华。谁来付这笔钱,谁就不想让商人捐钱。在乾隆看来,他能弯腰来到江南是你江南人的福气。看到天空是一份伟大的礼物。让你付点钱是很自然的。
乾隆皇帝一生都很自负。他认为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无法与他相比。康熙是他的祖父,否则就连康熙也无法与他相比。至于秦朝的汉武、唐朝的宋祖和他的文学武术,这一点也不值得一提。
然而,在最后一次南巡之后,傲慢的皇帝也意识到,在南巡中花了几亿两银子。当他走不动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于是在他的禅位后面,他下了一个谕旨,说:“我皇帝60年了,没有失德,但是六次南巡,浪费金钱和劳动力,真的是无益的。未来皇帝(指嘉庆),比如南巡,你等。不阻止,这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
[img]178766[/img]
这个命令应该是乾隆皇帝最无耻的一个。他享受了六次南巡。最后,他得出结论,这是巨大的和无用的,并要求嘉庆和未来的皇帝不要南巡。人们去南巡难道不得不像他一样铺张,所以他们不能向康熙学习吗。既然乾隆有旨意,那就成了家法,皇帝就不可能去南巡了。
都是南巡 为什么人们对待康熙和乾隆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