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清朝著名大臣田文镜的故事吗?
雍正时期,有这样一位大臣,他在60岁时被重用,忠于雍正,并致力于他生命的最后10年。雍正曾感叹自己是“忠于体国、公正、诚实”。然而,他也是一个著名的酷官员。他对下属和同事都很严厉。他是田文静。
田文镜是雍正的“三大模范督察”之一(另外两位是李伟和鄂尔泰)。雍正非常喜欢像田文镜这样的大臣。田文镜死后,雍正甚至命令田文镜埋在皇陵附近。不幸的是,雍正死后,乾隆对田文镜的态度突然改变。
雍正皇帝是清朝的改革家。他用人不拘一格,爱恨分明。在三位模范督察中,除了鄂尔泰,李伟和田文镜都不是科举出身。雍正登基时,田文镜已经60岁了,已经到了暮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雍正极力培养。他为帮助雍正实施“火耗归公”和“摊丁入亩”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誉为“名臣”。
[img]178503[/img]
田文静出生于康熙的第一年,比雍正大16岁。他22岁是一名官员。他在康熙的官场上游离了40年,但一直担任县长、县城等职,没有晋升。康熙晚年,田文镜终于吸引了机会,被调到京城,担任内阁侍读学士,官居从四品。康熙去世时,田文镜才60岁。田文镜原本以为自己的仕途再难有所作为,打算再混两年,就会回到家乡。没想到,几个月后,田文镜迎来了雍正的重用。
雍正元年,年羹尧从西北回北京见面,恰逢山西大灾,请雍正救济山西灾民。但在山西巡抚德音给雍正的奏报上,他说山西没有灾难。双方各执一词,雍正只好找别人核实。
就在田文静奉命去华山祭祀的时候,回到北京后,雍正特意问他路过山西时看到了什么。田文静向雍正详细报告了山西的具体灾情。雍正第一次与田文静进行密切沟通。他从田文静那里看到了忠诚、勤奋和能干的特点,所以他命令田文静去山西救灾。后来,田文静被任命为山西的政治大使。第二年,他被提升为河南巡逻队,成为当地成员。
田文静在河南期间,可以说是忠诚和奉献。康熙时期,河南严重亏空,地方官员懒惰腐败。田文静一方面整顿了官场,另一方面填补了亏空。此外,他还需要治理黄河,打击小偷。在雍正的支持下,他在河南迅速打开了局面。
当时,雍正实施了新政策。当“火耗归公”和“摊丁入亩”两大新政出台时,大多数地方督察都无法实施。田文静不怕危险和危险,也不怕犯罪的官员和士大夫。他60多岁的时候,整天跑来跑去,让新政在河南顺利实施,为其他省份树立榜样。田文静的功劳对清朝意义重大。
[img]178504[/img]
然而,田文镜傲慢刻薄,在河南官场杀人,尤其是那些科举官员。因为田文镜不是科举出身,有人说田文镜不尊重读者。直隶巡抚李福甚至为雍正演奏,直接弹劾田文镜:
“田文镜身任封疆,有信蹂躏读者,何必呢?”
最后,田文静和李福互相弹劾,官场沸沸扬扬。雍正花了很多时间来平息这件事。虽然雍正最终选择站在田文静的一边,但田文静确实有一些极端的地方。如果雍正没有全心全意地维护它,田文静可能会被罢免。
雍正十年来,70岁的田文镜病得很重,要求致仕,不久就去世了。雍正非常难过。他命令河南地方官员为田文镜设立祠堂,并命令田文镜葬在泰陵(雍正陵)附近。雍正的举动是为了和田文镜成为永久的君主和大臣。后来,雍正经常想念田文镜,并命令将田文镜送入圣贤祠。
雍正死后,乾隆继位。田文静在河南高压治理的弊端暴露出来。河南官员抱怨说,所有这些问题都归咎于以前冒犯他们的田文静。乾隆还认为,河南的会议是由田文静造成的。乾隆云:
“河南自田文镜是督抚,搜索苛刻,属于官员竞争剥削,河南民重被困。”
[img]178505[/img]
可以看出,虽然田文镜受到雍正的青睐,但他不同意乾隆的田文镜。他甚至认为田文镜是个酷官。为了迎合乾隆,新河南巡抚雅尔图要求将田文镜的名字移出贤良祠,追究田文镜的罪行。乾隆反复考虑,不同意。朱批评雅尔图:
不能轻易否认田文镜!
乾隆的态度发人深省。既然他不同意田文镜,为什么不轻易否认田文镜的功劳呢?田文镜是雍正的“忠臣”和“模范督察”。如果他关心死人(田文镜),他将损害先帝(雍正)的声誉。
田文镜在历史上的形象是什么?他对清朝的贡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