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探索历史上真正的黄权。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在成都称帝,国名“汉”,年名“章武”。同年,刘备以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攻打东吴,张飞被下属伤害。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黄权督江北水军,率领陆军进军。秋七月,吴将陆逊在夷陵战役中被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周、程畿等战死。刘备退到永安。三年(223年)三月,刘备托孤独于诸葛亮和李燕,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刘备病逝,享年六十三岁。昭烈帝,葬惠陵。
[img]178629[/img]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选择诸葛亮和李燕作为托孤大臣。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人看来,如果黄权没有背叛蜀汉和曹魏,刘备的两位孤儿大臣很可能是诸葛亮和黄权的结合,而不是诸葛亮和李燕。黄权(?-240年),字公衡。阆中县(今四川阆中)巴西县人。蜀汉、曹魏将领三国时期。夷陵战争爆发时,黄权担任镇北将军,前镇北将军是守卫汉中的魏延,这无疑凸显了黄权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黄权投降曹魏后,儿子留在蜀汉,公元263年牺牲保护蜀国。
一
@ 黄权年轻时是郡吏,后来被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公元221年,在刘备进入益州之前,黄权劝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在黄权看来,刘备雄心勃勃,一旦来到益州,必然会有计划。然而,益州牧刘璋并没有听从黄权的劝诫,而是流放了它。然而,即便如此,黄权也没有怨恨益州牧刘章,也没有在益州战争爆发时率先倒戈。公元214年,益州牧刘璋放弃抵抗后,黄权归降刘备,被刘备崇拜为偏将军。对此,在笔者看来,黄权的气节和行为,无疑值得称赞,也因此赢得了刘备的赏识。
此后,黄权建议刘备夺取汉中之地,并被刘备视为护军。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战役中击败曹操,进入汉中王位。当然,此时的刘备还是带领益州牧,以黄权为治,即黄权协助刘备处理益州事务。公元221年,刘备登基成都,正式成立蜀汉。刘备称帝后,准备讨伐,黄权和赵云一样,都劝刘备,结果都没有被刘备采纳。夷陵战争开始后,刘备将黄权晋升为镇北将军,督促江北军防止魏师进攻。也就是说,此时,黄权独自率领一支军队,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将军。
二
[img]178630[/img]
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战役中遭遇败仗。就黄权而言,陆逊已经切断了返回益州的道路。@ 黄权此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归降刚刚击败刘备的东吴,要么投降曹魏。无奈之下,黄权率下降到魏。对此,在笔者看来,黄权的投降可谓是情有可原,@ 刘备不但没有责怪黄权,反而善待了益州黄权的家人。黄权来到曹魏后,得到了魏文帝曹丕的赏识,被封为南将军,封阳侯,加侍,使同车陪伴。黄初四年(223年),刘备去世,魏国的大臣们互相庆祝,但黄权没有微笑。
曹丕注意到黄权有器量,想故意吓唬他,于是派人给他打电话。黄权还在路上,前来催促的使者一个接一个地在路上交错奔驰。黄权的下属官员和服务员吓得魂飞魄散,而黄权则自由行事。后来,黄权在曹魏领导益州刺史,驻扎在河南。司马懿很重视他,问黄权:“蜀中有多少像你这样的人?黄权笑着回答:“没想到会被你这么看重。司马懿在给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信中说:“黄公衡是个爽快的人,经常从座位上站起来,赞叹着谈论你,这种谈话总是离不开口。”
三
景初三年(239年),黄权升为骑马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第一年(240年),黄权去世,他的头衔是“景”,其中黄勇被授予头衔。在我看来,就黄勇而言,应该是黄权来曹魏生的儿子。在此之前,黄权还有一个儿子留在蜀汉,那就是黄崇。黄崇的事迹只有几句记载。
“权留蜀子崇,为尚书郎,随卫将军诸葛瞻拒邓艾。到涪县,瞻盘桓不近,多次劝瞻宜速行,无敌得入平地。瞻犹未纳,至于流鼻涕。会艾长驱前行,但与绵竹作战,帅气的李军士期待死亡,临阵见杀。”
——《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十三
[img]178631[/img]
蜀汉后期,黄权的儿子黄崇担任尚书郎的官职。古代官名尚书郎。东汉制度,以孝廉中有才华的人进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事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在我看来,尚书郎伴随着皇帝,自然是皇帝信任和器重的官职。换句话说,黄权虽然投降了曹魏,但刘禅并没有怀疑他的儿子黄崇,而是继续给予信任和重用。到263年,黄权已经去世20多年了。当时,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正式发动了魏灭蜀之战。
四
@ 在魏灭蜀之战中,姜维虽然在剑阁地区拦住了钟会所率领的主力。然而,在姜维和钟会僵持的机会下,邓艾果断偷渡阴平,成功进入益州腹地。于是后主刘禅让诸葛瞻率领大军迎敌。在这场战斗中,黄崇跟随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守卫绵竹。值得注意的是,诸葛瞻率领的军队到达涪县后,诸葛瞻犹豫不决,黄崇劝诸葛瞻迅速行军,占领险地,否则将被敌人带走。从事后的结果来看,黄崇的建议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遗憾的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犹豫不决,未能抢先占险要地位,黄崇痛哭流涕。因此,邓艾能够长驱直入。
[img]178632[/img]
诸葛瞻退守绵竹后,黄崇激励下属士兵,使下属士兵有了必死的决心。然而,在绵竹之战中,蜀汉战士虽然拼死抵抗,却还是输给了邓艾。后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不仅阵亡,黄崇也在乱军中被杀。换句话说,诸葛亮之子和黄权之子在蜀汉灭亡之际,都为保护蜀国付出了生命。当然,在大势所趋下,这些人并没有阻止蜀汉的灭亡。邓艾兵临成都后,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这意味着公元263年冬天,蜀汉率先告别了三国历史的大舞台。就黄权和黄崇父子而言,自然配得上蜀汉。
为什么黄权要背叛刘备,转投曹魏?儿子为蜀汉牺牲了英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