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清朝庄妃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们继续往下看。
有两种方法可以称之为古代妃嫔,一种是在位分之前称之为姓氏,如顺治朝的“董鄂妃”、雍正朝的“年贵妃”等;另一个是标题加分。比如明太子某妃封“宁”,光绪金妃为“端康”。然而,标题并不是每个妃子都能享受到的待遇,而是只针对那些出身高贵或被皇帝重视的人。
在《甄嬛传》中,甄嬛在选秀之前就得到了“东莞”,所以东西六宫都觉得难得。
大部分标题都象征着美好的寓意,不会因为相似而冒犯。所以我们会看到两个相差百年的女人,用同一个字。比如“庄”。
说到被封为庄的女人,我们当然会想到顺治的生母孝庄文太后,但们想从她无名时说起。
[img]175801[/img]
孝庄太后,原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的贵族女子。她的父亲是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她的特殊身份赋予了她特殊的使命。12岁时,她带着车马嫁给了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和皇太极。
在我们后代看来,这段婚姻似乎是所有传说的开始。没有孝庄,就没有人们对多尔根八卦的猜测,没有福林和董鄂妃的传说,没有康熙少年的教养,没有清史上重要的女人。
然而,在那个时候,一切对布木布泰来说可能不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你不相信,皇太极比布木布泰大21岁。早在11年前,他的阿姨哲哲就成了他的福晋。
不难想象,孝庄的婚姻,一是加强部落之间的联系,一是作为阿姨代孕的替代品。
[img]175802[/img]
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首都定在今天的沈阳,古称盛京。
在大封后宫,选出五个女人,也就是历史学家所说的“五福晋”
在中宫排名第一的是孝文皇后哲哲;仅次于东宫,陈妃海兰珠;再次是西宫娜木钟;第四名是次东宫巴特玛吉;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仅排名第五。
仔细研究以上五个人,哲哲结婚早,努力工作,成为女王是合理的。海兰珠喜欢这个房间,排名第二似乎没什么可说的。剩下的两个人,最初是蒙古汗林丹汗的福晋,在皇太极归来后再婚,所以有政治意义。只有庄妃,既不是最受欢迎的,也不是最重要的。
我们应该明白,未来著名的孝庄太后,在刚拿到“庄”这个称号的时候,也是无名的。
[img]175803[/img]
另一个享有“庄妃”之名的人,将跳到200年后的嘉庆年间。
庄妃,王佳氏,父亲是伊里布。伊里布出生于乾隆时期,经过嘉庆,直到道光上台,他还活着。公元1842年8月29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署。它被认为是近代史的开始。伊里布是中国的代表之一。
不禁感慨,以乾隆为节点,清史的面貌突然不同,前面还是需要考究的古代,但仿佛突然,到了耳熟能详的现代。
说她很“神秘”,是因为史书记录不多,但也有很多:
@ 如上所述,古代妃嫔获得封号,一般是不变的, 但王佳氏却连续三次发生变化,春常在,吉妃,庄妃。颇感皇帝随性。
@ 没有详细记录庄妃死在哪里。史书只提到她的金棺暂时放在长春园,所以人们猜测她死在圆明园。
@ 庄妃与皇后的关系令人猜测。据《清史稿》记载,孝和皇后亲自参加了王佳氏的葬礼,不久后来到妃园与她告别。你知道,皇后和皇帝一起参加妃子的葬礼,但这次她独自一人。嘉庆有一华妃和恕妃早逝,孝和也没有类似的举动。史书成,在清代,这是“前所未有的”,可见有多奇怪。女王和庄妃有感人的闺蜜情吗?不无可能。
两个庄妃,两个故事,前者跌宕起伏,让人感受到美好的命运。后者平静,细细品味,总有芬芳。也是在查阅历史资料的时候,才发现这两个人封号上的联系,一动一动,形成鲜明的对比,希望大家喜欢。
清朝有两个庄妃,他们的命运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