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是李自成的同乡。李自成成为农民军领袖后,让妻子邢师傅负责军事物资,高杰经常与邢师傅打交道。
1.给李自成戴上绿帽子,向明军投降
《明史·李自成传》记载:“自成酒色不好,脱粟粗糙,与他分享喜怒哀乐。”估计李自成忙于革命,忽略了邢,于是高杰趁虚而入,与邢勾搭上。
给老板戴绿帽子的高杰整天都很担心,生怕事情曝光后小命不保。于是高杰干脆带着邢向明军投降。
降明后,高杰先后跟随何人龙和孙传庭与农民军作战,因为高杰相当有策略,熟悉农民军的战术,他取得了不错的战功。
但是大明已经耗尽了,高杰一个人也无法扭转局面。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孙传庭守卫的潼关被李自成征服,孙传庭战死。
[img]175051[/img]
2.在弘光政权中伤害一方
2.1扬州之乱
为躲避李自成,高杰带领下属南下,崇祯17年(1644年)4月,经过一路辗转扬州。
高杰觊觎扬州的富饶,于是派兵把扬州当成自己的。扬州人民在巡抚黄家瑞的带领下抵抗高杰军队的进攻。
6月,史可法亲自向高杰军营调解。史可法承诺让高杰驻扎在离扬州40英里的瓜州,不追究高杰纵兵在扬州的焚烧、杀戮和掠夺行为。扬州的混乱得到了解决。
2.2土桥之役
崇祯十七年九月,登莱总兵黄八被调到长江防守,途经黄得功驻地。黄八与黄得功交好,请黄得功护送。
黄得功亲自带领扬州300人到高邮迎接黄八。
高杰一直与黄得功不和。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在土桥上埋伏,伏击黄得功。黄得功的300人全部死亡。由于他高超的武功,黄得功连续七箭射杀七人,并鞭打数十人。直到那时,他才找到了一条逃跑的血路。
黄成功逃回军营后,带兵向高杰报仇。朝廷派史可法调解。
这时,黄得功的母亲刚刚去世。史可法劝高杰赔偿黄得功300匹马,自掏腰包,拿出300块钱给黄得功,说是高杰给黄得功母亲的丝金。黄得功打不过史可法的脸,不得不停止追究高杰。高杰也被史可法的公众无私感动,从此死心塌地听命于史可法。
[img]175052[/img]
3.誓师北伐,却在菊州遭遇意外,出师未捷先死
崇祯十七年9月21日,弘光政权誓师北伐,“明督师大学士史可法视师清江浦以经略中原”。
当时,洪光政权所依赖的兵力是江北四镇,四镇中只有高杰感谢史可法,出兵全力帮助,其他三镇不动。
10月,高杰率军抵达徐州,此时清兵从河南孟县渡河,清肃清王豪格写信劝高杰,高杰回信拒绝“忠君报国,未尽消亡”。
洪光元年(1645)正月初十,高杰进军朱州。有人向高杰报告朱州总兵徐定国已降清,并将儿子送到清营做人质,劝高杰不要进朱州城。高杰粗心大意,认为自己兵力雄厚,徐定国不敢轻举妄动。
正月十三日,许定国在禹州市举行鸿门宴,邀请高杰参加。为了表现对许定国的信任,高杰只带了300名士兵进城。
许定国在宴会上安排了歌舞美妓,将高杰及其下属灌醉。
深夜,高杰和他的下属睡着了,徐定国的伏兵四起杀死了高杰和他的下属。
史可法听到坏消息,捶胸顿足,叹了口气:“中原不能为所欲为。”失去猛将使史可法肝胆俱裂。他拒绝了继续北伐的建议,匆匆收兵退保扬州。
4.为什么高杰会被杀?
4.1由于兵力不足,高杰想用和平手段影响徐定国共同北伐,吸引沿途士兵
洪光政权的北伐原本是命令江北四镇共同出兵,但其他三镇却一动不动,导致高杰的兵力短缺。他不仅要留兵布防,还要带兵北伐。光靠他一镇的士兵是应付不了的。
为了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民族正义和忠君为国家服务。如果徐定国主动出兵配合北伐,就会有很好的蝴蝶效应。高杰可以一路扩大兵力。
这就是为什么高杰在收到许定国降清的消息后仍然没有用武力解决他的原因。
4.2许定国和高杰有灭门的仇恨
李自成手下,高杰曾杀许定国一家,只有许定国一人幸免。
许定国永远不会忘记灭门之仇,只是因为高杰势大,不得不一直隐忍不发。
这一次,高杰主动送到家门口,是许定国报仇雪恨的好机会。
[img]175053[/img]
4.3许定国降清
许定国逃离高杰后投军,英勇善战被封为左都督总兵。
红光政权建立后,高杰有策之功被封爵赏地,而努力工作的许定国却一无所获。
所以许定国写了一封诽谤高杰的书,认为他是个小偷,不应该这么重用他。高杰知道后曾亲口说要找个机会杀了许定国。
这一次,当高杰经过朱州时,徐定国非常害怕报复,所以他干脆降清了。他曾请兵帮助豪格,但当时豪格的军队不足拒绝了,所以徐定国决定用自己的力量报仇。
5.高杰被杀对弘光政权的影响
5.1错过了北伐的机会
当时清兵还在和大顺军作战,河南、山东等地的兵力很弱,连清王豪格也只有七八千兵力。
如果高杰不死,抓住机会占领河南、山东等地,即使他不能达到驱逐和恢复山川的目的,他至少可以为洪光政权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以免迅速被清军击败。
高杰死后,无能的史可法再也没有北伐的勇气,他收兵退保扬州,轰轰烈烈的北伐就这样草草收场,令人叹为观止。
[img]175054[/img]
5.2史可法的错误使高杰的余部不再忠于弘光政权
高杰死后,史可法立高杰之子高元爵为兴平世子,高杰的侄子李本深为提督,暂时稳定了军心。
这时,高杰的妻子邢氏担心儿子年幼不能服众,于是提出让儿子拜史可以作为义父。
但清高的史可法认为高杰是流寇,收养流寇出身的人为义子损害了自己的光辉形象,于是拒绝了。
为了照顾好自己的感情,史可法推荐太监高起潜做高元爵的义父。(这是怎么回事?我不想当爸爸,推荐太监当爸爸。这不是侮辱人吗?)
史可法的臭棋彻底打动了高杰余部的心。后来清兵南下,在邢的指示下,高杰余部投降清军,导致局势彻底恶化。
5.3高杰的死让左良玉无人能控制,后来左良玉起兵造反
当时,洪光政权除江北四镇外,左良玉也非常强大。江北四镇的将军拥立福王成为皇帝,并得到了奖励。左良玉最强大的站错队被挂在一边。
高杰活着的时候,左良玉怕高杰部队的战斗力,不敢有异心。
高杰死后,左良玉准备搬家。弘光元年(1645年),左良玉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造反。
朝廷急于调整黄成功、刘泽清、刘良佐等三镇部队来保卫首都。由于洪光政权的主要力量被用来防御左良玉军,而清军忽视了防御,清军很容易攻击南京,消灭了洪光政权。
因此,高杰在北伐途中被杀,令人遗憾。尽管高杰的部队毒害了人民,但他在民族大义面前立场坚定。
当时,清军的力量并不强大。高杰的北伐很有希望取得一定的成就,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汉族的统治时间。不幸的是,高杰太轻视敌人,不仅杀死了自己的生命,而且加速了洪光政权的灭亡。高杰死了,洪光死了!
为什么高杰投降明军?他对弘光政权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