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锦衣卫,大家一定会想到很多影视作品中那些霸气霸气、权势强大的锦衣卫校尉,让大臣们胆战心惊,整天恐慌失措。这个直接服从皇帝的情报机构,主要功能是直驾侍卫、巡查逮捕。他们可以逮捕任何级别的文武官员,甚至是皇室亲属,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他们经常犯罪,胡作非为,贪赃枉法。锦衣卫诏狱是百官闻之色变的地方,诏狱的刑法极其残酷,能活下去的案犯更是少之又少。锦衣卫首领称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一般由皇帝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对皇帝负责。然而,即使你成为锦衣卫的指挥官,让这样一个高权重的官员,也会有倒霉的时候,甚至失去生命。今天要讲的是历史上最窝囊的锦衣卫指挥使马顺。
[img]174925[/img]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宣宗朱瞻基去世,时年八岁的王子朱祁镇即位,改年号正统,明英宗。英宗即位后,自然要重用自己喜欢的人,在他身边服侍的太监王振也在这个时候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几年后,王振被提升为宦官中权力最大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正统七年(1442年),太后张去世,再也没有人能牵制专权的王振。王振与内外官僚勾结,擅长威福,在京城东建豪华府第,杀害正直官员。明英宗称他为先生,公卿大臣称他翁父,争相攀附。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部门,王震当然会让自己的亲信掌管。就这样,善于奉承巴结的马顺被王震提拔为锦衣卫指挥使。为了报答王震的好意,马顺经常罗织犯罪,逮捕反对王震的朝臣进入锦衣卫诏狱,滥施酷刑。他还利用自己的权力胡作非为,贪赃枉法。所有官员都害怕自己的力量,敢怒却不敢说话。
瓦拉大规模入侵正统十四年(1449年)。王振鼓励英宗亲征,英宗命令其弟弟朱祁钰守卫北京,随后与王振率领100多名官员,带领50万军队从北京出发。由于组织不当,王震对所有军政事务进行了专攻,行军路线屡变,导致士兵疲惫不堪。当他们到达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东)时,他们被瓦拉兵追赶。内部没有粮草水源,外部没有救援人员。明军全军覆没,随行官员全部死亡。英宗被俘,英宗的守护者范忠非常生气,他挥舞着锤子杀死了王震,这是土木堡的变化。消息传到首都,于谦等朝臣共同邀请皇太后立Xi王朱祁钰为皇帝(于正统十四年九月即位)。
[img]174926[/img]
8月23日,正统十四年(1449年)都皇使陈益上演:杀王振全族。都皇使陈鉴面扮演王朱祁钰(此时尚未即位),历数王振之罪,他们满怀悲愤地说:“王振罪不能杀,死有余辜。殿下如不是正典刑毁其家族,臣等今天都死在这里。说完,跪地不起。王朱祁钰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王震的死党马顺也为王震保护。也许他已经习惯了做威作福。失去靠山的马顺也大声喝逐群臣。王红脾气暴躁,性格诚实坦率。当他看到马顺还在装腔作势时,他非常生气。他走上前去抓住马顺,拳打脚踢。王红抓住马顺的头发说:“你们这些奸商应该惩罚他们的罪行。你现在敢这样吗?“他一边骂一边咬马顺的脸。王红开始后,大臣们立刻蜂拥而至,拳打脚踢马顺。很快,马顺就被包围了。无数的拳头和脚向他问好,当场杀了他。王很害怕,立刻起身进去,王红率领群臣跟在王爷后面。朱祁钰让宦官金英问他想说什么。“太监毛贵,王长随也是王振的党羽,请依法治罪。朱祁钰命把两人拉出来,大家又把他们打死了。
锦衣卫指挥使直接对皇帝负责,为什么到了马顺却死的窝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