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谈谈和裕皇贵妃刘佳氏的故事。
清代后宫妃嫔中,中宫皇后、贵妃、贵妃排名前三。其中大部分贵妃都有“协理六宫”的职能,分权皇后。所以,如果皇后还在,皇帝一般不倾向于建立贵妃。但另一种情况是不同的:女王已经死了,新女王需要经历(或者情况不适合立即密封,如康熙第三位女王、乾隆第二位女王和贵妃),所以最好在这个时候密封一个“贵妃”。
怎么听,贵妃是非常高贵的存在,但在嘉庆,有这样一个:她不高,只是格格,最终的地位仅次于两位女王。看看她是怎么做到的:
[img]172997[/img]
据记载,这位妃子刘佳氏是拜唐阿刘福明的女儿。所谓“拜唐阿”,是指清代没有等级的衙门管事。虽然也有“文官三品,武官二品”的家庭限制,但并不是很优秀。好了,出身明确,门户不高级,不能给刘佳氏带来“侧福晋”的身份。
乾隆四十二年,刘佳氏成为嘉亲王格格。所谓格格,就是一个无名的妾室。早在乾隆三十九年,就已经指婚喜塔腊氏为福晋。很有意思,夫妻妾室三人,几乎同龄,都出生在1761年或1760年。
在这里,我们从上帝的角度俯瞰整个家庭:未来的皇帝和皇后已经到位。谁能想象刘佳氏能走上“后宫第三”的位置?
好运伴随着分娩的到来。不要惊讶,古代皇室生活就是这样。
乾隆四十四年,她为王子嘉庆生了一个男孩。事实上,乾隆的第一个孙子并不在乎。孙子太多了。但他是嘉庆的第一个儿子,独一无二,非常重要!
当时,十五岁的哥哥玉燕已经结婚好几年了,年过十九岁。晚上比康熙十三岁有孩子的祖父要晚得多。“第一个儿子”的到来,有惊喜、兴奋和“期待已久的事情可以实现”。
但不幸的是,小王子在两岁之前就去世了。多年后,嘉庆继位,特别封杀了他不幸的儿子穆郡王。请注意,不仅增加了标题,而且还给了“穆”这个号码,庄严也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所有的迹象都可以反过来推断,皇帝爱和错过了长子。
[img]172998[/img]
这也很巧妙。在接下来的第三年,福晋喜塔腊(即未来的皇后)生下了绵宁的第二个王子。由于他哥哥的早逝,他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长子”。当绵宁以道光的名义继承王位时,他成为了清朝唯一的长子皇帝。
继续回到刘佳氏。
我们有理由相信她的王府生活得到了宠爱,甚至嘉庆也对她青眼有加:
第一个孩子死后不久,乾隆四十六年,刘佳氏又生下了硕公主。没有失去孩子,没有失宠,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庇护。
嘉庆登基第四天,大封后宫立即将刘佳的名字封为“妃子”。有些人只是“经常在同一个王府”。他们确实有一子一女的功劳,但他们不能否认皇帝的宠爱。(题外话:猜猜谁是这次封妃的使者?还是我们的老熟人,礼部尚书纪晓岚!)
[img]172999[/img]
岁月匆匆,佳人都老了,但嘉庆对刘佳氏的厚待依旧。
公元1808年4月,清朝特别热闹。有什么说法吗?他们的皇帝恰逢五十岁生日。不仅如此,嘉庆皇帝的长孙出生了,可以说是喜出望外。“喜出望外”本身就可以成为第三个喜事。
如此快乐,一定要有所表达,于是皇帝又进行了大封后宫。
刘佳氏,由格格成为妃子,由妃子成为妃子。公元1820年,嘉庆去世,贵妃还活着,以太妃的身份养活自己的生命。
道光孝顺,给亡父的妃嫔系数进了位置,已故封存,仍在封存。刘佳氏有一个特殊的优势,不是每个人都有。用道光自己的话来说,“为皇考服务最长,年龄最高”,也就是说,陪伴嘉庆的老人也老了。基于此,她被授予皇妃和副后。我不禁感叹,虽然她的出身限制了起点,但她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好运。
嘉庆帝对刘佳氏好吗?刘佳氏为何能成为和裕皇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