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男之一的潘安,为什么要闭门受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看看。
潘安(247-300),原名潘岳,西晋文学团24位朋友中的第一位,他有一个更著名的名字:古代四大美男中的第一位。然而,这样一个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人,在历史上的评价大多是负面的。他在西晋文坛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他的文品受到了批评,最终以悲惨的结局结束。
[img]172686[/img]
有道是,文如其人,观某人的文字,就能看出它是人。但这句话放在潘岳身上却是方钉圆凿,不适用。潘岳有“闲居赋”,文字优美,朗朗上口,表达了他对官场险恶、别有用心的厌恶,以及对闲居田园、安静悠闲生活的向往,就像一个才华横溢的谦虚绅士。但后来史书对他性格的评价是:轻浮浮慢,干不已。那潘岳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带你去分析一下。
潘岳的性格有两个方面,在对待亲友时,他很有人情味,温暖专一。自古以来,文人多风流,更别说一个帅气无双的文人了?但潘岳对妻子忠贞不渝,妻子不幸早逝后,他还写了三首悼亡诗来怀念妻子。“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分析”,他把夫妻之间的深情比作比目鱼,可见夫妻之间的深情。他和妻子从小就订婚,一生互相帮助,被后人称为“潘杨之好”。
他也很重孝道,《二十四孝图》记载了他“弃官奉母”的事。并附诗赞称:“弃官从母孝虔诚,归里牧羊,种田。以承欢滋养母亲,复元快乐事日年。在《闲居赋》中也一再为母病有趣而喜形成色。他重视兄弟情,《闲居赋》描述了其乡居时母慈子孝,兄弟友爱的天伦之乐。《金鹿哀辞》、《伤弱子辞》中描写的父子情也让人读之泫然。
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感情的人,在仕途上趋炎附势,唯权是向前看。潘岳的仕途经历分为两部分。前期他谨慎,勤勤恳恳地杀了政事,却频繁迁移官职,远离权力中心。“自弱冠涉及知命之年,八迁官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三迁人”(晋书·潘岳传)。这时,潘岳的官场失意让他颓废沮丧,隐约意味着躲在山林里。
[img]172687[/img]
虽然潘岳表明他的心是乡村的,但他的心仍然隐约不愿意。自元康元年(291)贾后获得权力以来,贾静依靠贾后的权力,权力倾向于主人。贾静“勤奋、有才华”(《晋书·贾静传》),许多学者和客人都依附在他的门下,被称为“24位朋友”。元康六年(296)
,潘岳认识贾静,成为“二十四友”之首。《晋书·潘岳传》记载“宁二十四友,岳为首”。潘岳的人生在这里有了很大的转折点,他的大部分污名也从此开始。
也许前期仕途不顺,让潘岳悟出一个道理:当官一定要找个靠山。爬上贾静这尊大佛后,他对贾静极尽奉承,为世人唾弃。据《晋书·潘岳传》记载:“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奉事贾宁,每时其出,与崇往望尘而拜。“这段话把一个卑躬屈膝、唯诺诺的奉承小人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谁能想到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
为了巴结贾静,他为贾静写了《为贾静送陆机诗》;还写了《鲁公诗》,奉承贾充“如地之载,如天之临”,“昂昂公侯,实天诞生”。不仅如此,永康元年(300),贾后想废杀民怀太子,潘岳协助贾后起草祈祷神文,做刀笔官参与政治谋杀,为人鄙视。今年4月,司马伦夺权成功,贾后被废,贾静及其党羽数十人被杀。由于潘岳早年为人孤高,得罪孙秀,这次孙秀得权,诬告潘岳、石崇、欧阳建等谋反,石崇、潘岳等人因此被杀,夷三族。
纵观潘岳的一生,他年轻成名,风华正茂,却因为一篇《籍田赋》而嫉妒,被迫回国。从那以后,他的事业一直不顺利,起伏不定。当他怀县令时,他“频繁宰杀二邑,勤于成就”。然而,他得到的却是“没有成就”(《在怀县工作》)。他的太监们挣扎了很多年,晋升很困难。最后,在他知道自己生命的那一年,他变得“身体不好”。
[img]172688[/img]
官场上的沉沦使他逐渐产生了回归山林的想法,开始沉迷于吟诗作对,交友优雅。然而,在他认识了权力的贾静后,他看到了一丝上升的希望。因此,他特别珍惜这个机会,从官到黄门侍郎。出乎意料的是,繁荣的生活只持续了四年。参与权力中心的潘岳不仅未能为家庭赢得荣誉,还影响了家庭,一起走到了不同的地方。
潘岳的人生悲剧也是因为他处在一个难以取得成就的时代,被迫随波逐流,依附于炎症。金代元在他的《论诗绝句30首》中问潘岳:“心画的声音总是扭曲的,
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在后世,他的才华和美德经常被拿出来做比较。凭借他的文章,他本可以流芳百世,但他的人文背道而驰,他的名声在“拜路尘”上戛然而止。
为什么古代美男之一潘安闭门受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