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代人的积累,西汉终于开始在汉武帝时期蓬勃发展。虽然受战争的影响,后期有衰落的迹象,但经过汉昭帝和汉宣帝的努力,它又回到了鼎盛时期。
然而,在汉宣帝之后,回归巅峰的西汉帝国很快就衰落了。在接下来的50多年里,西汉被王莽取代并灭亡。
汉元帝被认为是西汉从繁荣到衰落的根源。在他统治期间,他非常信任宦官,导致皇权旁落和政府混乱。此时,各种长期存在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爆发。经过儿子汉成帝的辗转反侧,西汉终于无法抗拒,逐渐灭亡。
[img]172074[/img]
事实上,这样的说法没有问题。虽然原因有很多,但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如果皇帝不能,将直接影响国家的趋势。汉元帝必须对西汉从繁荣到衰落承担最大的责任。
但是,能不能说汉元帝是昏君?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事实上,汉元帝成为皇帝是幸运的。虽然他是长子,很早就被立为王子,但汉宣帝清楚地知道,这个儿子不懂皇帝的艺术,也不是做皇帝的好材料。于是非常严厉地说:“汉家有自己的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却纯任德教,用周政!而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守,何足委任?还叹了口气:“乱我家,王子也!”
也就是说,汉宣帝并不是不知道长子当皇帝会带来什么后果。曾经想废掉长立和自己很像的儿子淮阳王刘玄。
但是我很感激我的结发妻子徐平君,最后没有付诸行动。
[img]172075[/img]
但从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关键点——汉元帝非常崇尚儒家艺术,受到老师萧望之的影响。但也是如此,他从小就形成了一个软弱无能的性格,以至于他尊敬的老师被宦官逼着喝毒药自杀,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如果把这放在汉武帝和汉宣帝时期,那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他在史书上得到的评论是“仁爱懦弱”。
尽管如此,汉元帝还是有自己的抱负。
当时的情况是,朝廷内外戚、儒生、宦官争权夺势,严重威胁到皇权和国家的统治。面对这样的情况,通常有头脑有能力的皇帝会让他们三家打架,保持平衡,而他们会处于安全的位置,牢牢控制他们。谁出头太多,谁就打谁,但不全杀。谁弱了,就偷偷帮他,不要让局面不平衡。
汉元帝也有这样的头脑,但他没有这样的能力和知识。他看到了外戚和儒生的威胁,但他根本看不到宦官的恐怖。他不信任外戚和儒生,但他把政府委托给了值得信赖的宦官。他认为宦官没有亲戚,不用担心结党营私。
然而,这种想法注定了他的平衡不可能成功。宦官结党营私起来,一点也不比别人差。比如石显,他可以横着走。
有想法但缺乏能力,可以说是汉元帝最大的特点,也伴随着他的一生。@ 虽然他有错误的想法,重用宦官,让他残害忠良,但他并没有做任何有害的事情,而是以“恭谨节俭”为人生志向。
@ 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作为皇帝是无能的,但他并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昏君。
另一方面,在他成为皇帝期间,他并非一事无成,至少在两个方面取得了成就——一是西域太守陈汤平灭郅支的扩张势力,维护了西域的和平;二是著名昭君出塞,促进了民族文化交流。
[img]172076[/img]
在这方面,称汉元帝为昏君显然是不合适的。
对于汉元帝来说,用班固的话来评价可能是最合适的:元帝多才多艺,擅长历史书。鼓琴瑟,吹洞笛,自度曲,唱歌,分节度,穷极幼。少而好儒,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然而,宽宏大量,出于节俭,命令优雅,有着古老的风度。
为什么汉元帝对西汉由盛转衰负有最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