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描述最精彩的一段,读起来很激动人心。舌战儒家、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借东风等典故也来自于此。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赤壁之战主要是周瑜率领苏州水军击败曹操,刘备集团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虽然赤壁之战在苏州发挥了主要作用,但赤壁之战后,公元209年,刘备率众南征服荆州南部四个县。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凡、零陵太守刘度均下降。为什么孙权看着刘备攻城略地?我认为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
[img]172068[/img]
一、战前双方协议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没有草船借箭,也没有东风。他最大的功劳是和鲁肃一起促进了孙刘联盟。当时,刘备在当阳被曹操击败,尴尬地逃到了夏口。只有关羽率领的1万名士兵和刘琦率领的1万名江夏士兵,无论如何都无法抗拒曹操的军队。
诸葛亮会对刘备说:急了,请奉命向孙将军求助。诸葛亮的聪明之处在于,刘备当时处于弱势地位,但诸葛亮要求孙权主动与刘备合作,共同抵抗曹操。具体过程不详细。我们只看诸葛亮和孙权之间的对话:如果军队破裂,北方就会回来。这样,荆和吴的力量就会形成。
这是诸葛亮为孙权分析孙刘联军的优势和劣势后的战后前景。如果你打败曹操,荆州和东吴可以与曹操站在一起。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刘备的荆州、孙权的东吴和曹操的北方中原。
[img]172069[/img]
换句话说,诸葛亮作为刘备的使者,在与孙权讨论联盟对抗曹操时,必须讨论战后如何划分领土。多年后,孙权成为皇帝,诸葛亮派使者到苏州祝贺,双方实际上对曹魏灭亡后如何划分世界的计划进行了协议。赤壁战争前,双方就战后如何划分胜利果实达成协议。
二、刘备打着刘琦的旗号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刘备不是以自己的名义攻占荆南四县,而是打着刘琦的旗号。刘琦是刘彪的长子。在刘彪死前,刘琦为了保护自己,成为了江夏的太后卫。公元209年,刘备上表朝廷,表演刘琦为荆州刺史。然后刘备打着刘琦的旗号攻打荆南四县。
[img]172070[/img]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刘彪在荆州经营了近20年。结果,曹操南下,刘彪死了,继任者刘聪不战而降。此时,荆州已严格归曹操所有。然而,曹操并不成功,被孙刘打败逃回北方。刘备表演刘琦为荆州刺史。他也是刘彪的长子。这应该是孙权没有阻止刘备的原因之一。
[img]172071[/img]
三、荆南四郡重量太轻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荆州四县都位于长江以南。虽然在刘彪无可争辩的统治下,荆州富裕,人口众多,但长江以北的南阳县、南县和江夏县发展较早,人口密集。荆南四县虽然面积大,但人口少,山多。事实上,油水少,地理位置也很尴尬。刘备将来会向孙权借南县。
从战后孙刘联军的动向也可以看出,东吴并没有真正看中荆南四郡。曹操逃跑了,留下曹仁和徐晃守卫江陵。刘备和周瑜乘势包围了江陵,但江陵城高墙厚,粮草众多,曹仁是能攻善守的名将。周瑜和曹仁打了一年多,曹仁才退出,周瑜成功占领了南郡。
孙权亲自带领军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攻击了合肥,希望能把吴的防线推到淮水一线,但失败了。正是周瑜攻打南县和孙权攻打合肥时,刘备轻轻地解决了荆南四县。从这个角度来看,孙权没有努力争夺荆南四县,他们的重点是长江以北。
[img]172072[/img]
因此,赤壁战争结束后,荆州分为三部分:曹操在南阳县和江夏县北部;孙权占江夏县和南县的大部分;刘备根据荆南四个县(后来,刘备向孙权借了南县,以实现诸葛亮的隆中计划)。
赤壁之战为三国的鼎立奠定了基础。刘备从一无所有到拥有自己的领土,荆州的很大一部分都在刘备的控制之下。依靠这一点,刘备后来占领了益州,最终完全形成了三国的鼎立。从这个角度来看,刘备从赤壁之战中获得了更大的好处。
[img]172073[/img]
暑假来了,给孩子们一套三国演义和其他四个名字,让孩子们从小就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肯定会让他们未来的生活受益很多,这套书内容详细,质量好,价格便宜,值得开始。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三国演义》
赤壁战争结束后,刘备夺取了荆南四郡 为什么孙权默许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