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亡国之君”不是一个好词,但是亡国之君还是有区别的。秦二世的亡国是他做的,纣王和杨迪皇帝的亡国是他们的不幸。唐哀帝和宋怀宗的亡国是他们的不幸,崇祯皇帝的亡国是他生不来的。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崇祯皇帝朱由检登基时,明朝一直处于混乱状态。经过他哥哥朱由校统治的七年,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后金实力不断增强,政府得到魏忠贤的控制。崇祯皇帝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除阉割党。这个措施本身没有问题,但崇祯皇帝不能这样做。自于谦死后,明朝的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没有忠君爱国主义。党争和政治平衡是主旋律。无论是用锦衣卫监控文官集团,还是用东厂制衡锦衣卫,还是用西厂牵制东厂,这都成为明朝法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哪个利益集团,它总是与其他利益集团相互约束。
[img]170886[/img]
万历皇帝和嘉靖皇帝,这一套玩得很顺利,虽然大臣们党争不休,几十年没见天子临朝,但操纵朝政的还是皇帝。崇祯皇帝上台后,他杀死了阉割党。他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但他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天平上放下一个重量,可以和阉割党一样重。结果天平倒在了文官集团的一边。后来崇祯皇帝想再站起来,但是锦衣卫习惯了看东厂的脸。也许有些人认为,按照这样的逻辑,一个国家都要搞政治平衡,难道明朝就不会灭亡吗?当然不是这样,但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可以确保国家的基本运行。如果一方工作做得不好,就会给另一方留下攻击自己的借口。失去对手后,没有监督者,你就不必担心风险。
[img]170887[/img]
崇祯皇帝是一位有梦想的皇帝。他想扭转局面,帮助大楼倾倒。在他的理解中,学者将是帮助他实现梦想的有效助手,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些家伙是一群腐烂的木头蛀虫。他打翻了可以延缓蛀虫活动的毒药,但他没有一起驱除蛀虫,再加上运气不好,明朝是一场大旱和瘟疫,生存困难的人们脱颖而出,大明政权被彻底推翻。我们看崇祯皇帝的统治生涯,政治能力不是很成熟,但比大多数明朝皇帝更可靠,他勤奋,简单,同情人民,但没有谋士可以依靠,他自己怀疑,不擅长任命人员,导致他似乎在政治上花了很多努力,但几乎没有取得有效的进展。
[img]170888[/img]
假设他身边有一个于谦,一个张居正,或者明朝是另一种情况。崇祯皇帝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也尝试过各种拯救国家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是否值得讨论,但它们与那些无道晕君有很大的不同。此外,崇祯皇帝的亡国,除了自己的责任,自然灾害,前皇帝留下的隐患也促成了明朝的灭亡,让崇祯皇帝独自承担责任有点不公正,所以有些人同情崇祯皇帝。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大明灭亡后,满清入关。感情上,很多汉人还站在大明一边,肯定同情崇祯皇帝。
他们也是亡国之君。为什么他们对崇祯皇帝的同情比骂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