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邑考试
伯邑考试是周文王姬昌的长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兄弟,母太司。姬昌明明是“姬”姓,而姬昌的二儿子姬发也是“姬”姓。那为什么作为姬昌的长子,伯邑考的名字里没有“姬”姓呢?
[img]170339[/img]
事实上,在先秦文献的记载中,周武王兄弟的名字前面没有“姬”姓。这个姓是后人加的。即使在《史记》的原文中,“姬”姓也没有加。《史记》称周文王的长子为伯邑考,次子为武王发,三子为管叔鲜,四子为周公旦,可见他们都没有被称为“姬”姓。虽然司马迁在《史记》中找不到“姓”和“姓”的区别,但《史记》这个名字符合商周的习惯。毕竟当时男人的全名不能从“姓”开始,而是从官职、爵位、封地、住所、职业等开始。,所以当时没有姬昌这样的名字。
直到后来姓氏逐渐合二为一,才有了所谓的“姬”姓、“姜”姓、“嬴”姓等。现在的“姓”主要是处理先秦时期的“姓”。比如后人常称秦始皇为嬴政,其实嬴政是嬴姓赵,而不是简单的嬴政。同理,姬发等人在先秦时期也不是这样的名字。更准确的名字其实是武王发。
[img]170340[/img]
作者认为,吉昌的儿子被称为伯邑考试,而不是姬考试。这并不是说他不姓“姬”,而是说在先秦时期,他应该被称为伯邑考试,这个名字延续在《神的演义》中,这使得他的名字看起来与众不同。
为什么伯邑考作为姬昌长子不是姬姓?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