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宝卷(483年~501年12月31日,南齐皇帝,他也被评为中国“千古第一昏君”,那么他这辈子做过的荒唐事呢?
萧宝是南北朝第二个朝代“齐”的第六位皇帝,也是齐明帝萧鸾的次子。母亲是萧鸾的正妻刘惠端,但萧宝卷六岁时就去世了,此后萧宝卷一直由潘妃抚养。虽然潘妃白捞了一个儿子,但也没有给他很好的教养。小宝卷从小就口吃,说不好也不是很聪明,很厌倦读书,整天都知道怎么玩。在《资治通鉴》中,他说“不好学,只嬉戏无度。”
[img]170294[/img]
他在玩什么?说起来也很无聊,每天在东宫拉侍卫抓老鼠,经常通宵达旦。那他的父皇萧鸾呢?萧鸾根本不在乎。他身体不好,每天沉迷于各种玄门法术,连自己都管不好,更别说儿子了。萧宝卷没有能力还口吃,心理和生理上都有缺陷。他怎么能成为皇帝?他是次子,萧鸾还有一个儿子,另一个不能当皇帝吗?的确,萧宝卷在任何方面都不适合当皇帝,但他的哥哥萧宝义不仅是一个聋哑人,更是一个聋哑人。萧宝卷当皇帝也是一种无奈的方式。
建武元年(494),11岁的萧宝卷被立为皇太子。永泰元年(498)7月,齐明帝萧鸾去世,萧宝卷继位,成为南朝第六位皇帝,改元永元。萧鸾担心萧宝卷死后很难控制大臣,于是死前对儿子说:“不要在人后做事”,让他狠一点。如果他发现朝臣中有反叛迹象,他会立即被杀。不要优柔寡断,否则会有无尽的麻烦。
萧鸾说他是在谋反的路上上上台的。本来他没有资格当皇帝,但萧昭业心软了一会儿。他立即组织人手谋反。成功后,他洗了皇室的血。他不想让儿子被别人夺权,所以他告诉他宁愿杀也不愿放手。
事实上,虽然这个指令有点极端,但作为皇帝,它确实需要果断地进攻,前提是皇帝有头脑,理解事物。小宝卷恰恰不是。他只记得字面上的意思。在那之后,每当有违反者时,他都不会考虑找出它。不管怎样,他只是直接杀了它。
[img]170295[/img]
宰辅大臣有什么让他不满意的就杀,哪怕是托孤的顾命大臣,比如右仆射江、司空徐孝嗣、右将军萧坦之、领军将军刘璇。太后下意旨指责他不听,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他的表弟江浔和江泗再也受不了了。他多次劝他不要滥杀无辜,要做一个贤明的君主。他不仅不“领情”,还怀恨在心。二江没有希望,想废昏立明,拥有萧宝卷的堂兄始安王萧遥光为帝,但很快就被揭露了。
萧宝卷有摆脱两个表弟的想法。这一次,他们的事情被揭露了。他借此机会毫不留情地直接处死了两个表弟。听了这话,萧遥光觉得自己很危险。与其等死,不如拼一把,起兵造反,但最终还是失败了。我被杀了。从那以后,太尉陈显达和平西将军崔慧静受不了了。他们先后起兵叛乱,但结局是一样的。他们被打败并被杀。
可以合理地说,这么多叛乱,这么多大臣建议,傻瓜也应该明白,但小宝卷没有!在平息了叛乱之后,它变得更加暴力,整天寻找快乐,并毒死了平息叛乱的伟大英雄肖毅。朝鲜很少有人可以使用,所以我们只能强迫有能力的人离开,整个中央政府几乎瘫痪了。
萧宝卷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谈,喜欢出宫闲逛。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闲逛,你必须拆掉房子。人们不允许出现在你面前,否则他们会杀人。史书记载“进富室取物,一切都会耗尽”。宫外迫害人民,宫内不停。后宫起火后,花了很多钱建造了三座极其豪华的宫殿,即仙女、仙女和玉寿,导致了国家的财政困难。大臣劝了很多次,但萧宝卷就是油盐不进。虽然臣子不听劝诫,但他听从了贵妃潘玉儿的话。
[img]170296[/img]
元年(499年),他封潘妃侄女潘玉儿为贵妃,此后各种行为更加荒谬。潘玉儿出生在市场上,他说:“于远中立市,太官每天吃酒肉杂菜,让宫人屠宰。潘妃是市令,皇帝是市魁。他执罚,争论者对潘妃进行了判决。”他喜欢潘玉儿的姿势,尤其是双脚,所以“凿金为莲花,让潘妃走上去,说:‘这一步莲花也出生了。’"
永元三年(501),年仅十九岁的萧宝卷自食恶果,死在为萧懿报仇的萧衍手中,死前仍在寻欢作乐。萧宝卷可恨,滥杀无辜,残害忠良,迫害人民,贪图享乐,但他也很穷。他年轻时没有父母的纪律,成年人因为口吃而拒绝与人交流,最终走向了极端。他也不是无情无义,小时候的朋友萧遥光造反被杀后痛哭流涕,还把自己喜欢的潘玉儿捧上了天。从出生到登基,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君主之道。登基后,大臣们虽然苦口婆心,但为时已晚。如果他们年轻时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一切都会不同吗?
历史上南齐皇帝萧宝卷是什么样子的?他做了多少荒谬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