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东魏皇帝元善见被迫禅位后的结局如何?叹息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524年)~552年1月21日,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南北朝东魏皇帝(534年)~550年),孝文帝元宏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毅之孙,清河文宣王元贤之子。对元善见来说,仪表堂堂,沉雅明静,心怀大志,世人赞叹有北魏孝文帝的风范。有文武才能,颇得朝望。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迁都长安后,元善见被大丞相高欢支持,即位于叶城,年号天平,时年十一岁。

[img]168232[/img]

当然,像东汉末年的汉献帝刘协一样,元善见也是傀儡皇帝。在位期间,东魏大权被高欢掌握。高欢去世后,他的儿子高澄继父,权势更大。元善见在武定八年(550年)被迫禅位于齐王高洋。因此,很明显,元善见是东魏历史上唯一的皇帝,既是开国之君,也是亡国之君。而且,元善见被迫禅位后,还没有得到善终的结局,这是一个让人感到尴尬的地方。

@ 根据《魏书·卷十二·孝静纪十二》等史料记载,元善见是北魏孝文皇帝元宏的曾孙。当北魏孝文皇帝元宏在位时,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北魏的国力不断增强。然而,在北魏孝文皇帝元宏去世后,北魏衰落了。特别是在北魏末年,北魏皇室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竞争,当地武将利用这个机会支持军队,这促使北魏最终灭亡。

永熙三年(534年),元善见官拜直骑侍郎。同年8月,为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和东汉末年的董卓一样,高欢在北魏末年拥有废除皇帝的权力。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决裂,于是逃离洛阳,西去关中投奔宇文泰。在我看来,北魏孝武帝元修虽然成功逃脱了高欢的掌控。然而,和高欢一样,宇文泰也是雄心勃勃的权臣。因此,无论北魏孝武帝元修在哪位权臣手中,都无法阻止北魏的灭亡。

元修离开后,高欢任命清河王元旦为大司马,执掌朝廷大权。然而,元修并没有把高欢放在眼里。于是,高欢废墟了元旦,另立元的世子元善见为帝,时年十一岁。同年10月17日,元善见在洛阳市东北为皇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平。在这方面,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自此以来,两位皇帝同时出现在北魏,这促使北魏最终分为西魏和东魏。南北朝时期,西魏和东魏都来自北魏,两者成立后,战役多次爆发。

[img]168233[/img]

据《魏书·孝静纪》等史料记载,东魏建立后,面临内忧外患。@ 对于当时只有11岁的元善见,他根本无法应付这种情况。因此,高欢掌管东魏大权的局面自然是合乎逻辑的结果。不久之后,东魏都城从洛阳迁至叶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

为缩短与高欢家族的距离,天平四年(538年),孝静帝元善见主动提出立高欢的二女儿为皇后。对此,高欢当然一开始就拒绝了,孝静帝元善见坚持自己的观点,直到兴和元年(539年)5月,孝静帝才如愿以偿地成为高欢的女婿。此后,高欢表面上对孝静帝还算恭谦,孝静帝也成长得有胆有谋,文武双全。对此,在笔者看来,元善见的这一举动,自然是希望高欢篡位后,自己还能得到好的结局。然而,高欢之后病逝,@ 元善见虽然与高欢形成了良好的关系,但却未能延续到高欢的继承人身上。

武定五年(547年),高欢去世。高欢的长子高澄继承了父亲的职责,继续控制东魏的朝廷权力。在高澄看来,东魏是高欢打下来的,他应该像三国时期的曹丕一样直接取代汉献帝刘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澄提拔心腹崔季舒当黄门侍郎,监视孝敬帝的一举一动,并随时汇报。此后,孝敬帝处处受到高澄的制约,真正成为傀儡皇帝。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占领了萧梁的许多城市。面对立下战功的高澄,元善见一点也不能表达。因此,孝静皇帝被迫将高澄封为相国和齐王,赞不绝口,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在此基础上,高澄篡位的意愿自然越来越强烈,这使得孝静皇帝元善见的处境越来越困难,可谓如履薄冰。

据《魏书·孝静纪》等史料记载,高澄曾在孝静皇帝身边喝酒,举起大杯对孝静皇帝说:“臣高澄劝陛下喝酒。”孝静皇帝非常生气,所以他和高澄吵了起来。结果,高澄派崔季舒打了孝静皇帝三拳,然后走了出来。因此,很明显,高澄的举动直接让孝静皇帝元善见失去了皇帝的尊严,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耻辱。

当然,孝静皇帝元善见没有任命,而是决定反击高澄。对于元善见来说,他与元瑾、刘思义等人密谋讨伐高澄。由于朝廷上下都是高澄的耳目,他们选择日夜在宫殿外挖掘秘密通道,计划与孝静皇帝逃离宫殿,组织世界兵马与高澄决一死战。

[img]168234[/img]

然而,当地道被挖到大门附近时,守门的士兵们听到地下有声音,报告了高成。因此,元善见的计划自然被完全暴露出来。在此背景下,高成带兵入宫,强迫孝静皇帝。然而,高成被孝静皇帝驳斥,哑口无言。他急忙磕头,哭着犯罪,一夜之间摆酒谢罪。

@ 武定七年(549年)9月,高澄被厨师暗杀。得知高澄被杀的消息后,孝敬帝欣喜若狂,认为这是夺回大权的机会。然而,高澄的弟弟高洋立即出来继承了高澄的权力。与高澄相比,高洋更加凶残,更难对付。至于孝敬帝元的善意,他也在高洋的逼迫下成为了东魏的亡国之君。

据《魏书·孝静纪》等史料记载,武定八年(五五十年)五月,在高洋的逼迫下,孝静帝被迫禅在高洋。高洋即位之初,对孝静帝还算优待,封他为中山王,食邑一万户。对此,在笔者看来,元善见作为亡国之君,也可以被封为王爵,这是一种厚待。比如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只被封为安乐公。此外,高洋还允许孝静帝在自己的封地上悬挂天子的旗帜,使用天子年号,文件不能称臣,三个儿子也封官食邑。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高洋善待元善见,只是为了实现从东魏到北齐的平稳过渡。北齐的基础相当牢固后,高洋就没有理由厚待元善见了。天保二年(551年)12月初10日(552年1月21日),高洋设宴款待孝静帝时,直接下毒杀害了皇帝。因此,元善见最终在28岁时被原东魏的权臣杀害。这样的结局,无疑是比较凄凉的。


东魏皇帝元善见被迫禅位后的结局如何?叹息东魏皇帝元善见被迫禅位后的结局如何?叹息

,,,,,,

  • 宋武帝刘裕进行了几次北伐?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 刘裕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建立者,历史上的宋国共有三个,一是微子启在殷商灭亡后建立的宋国。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刘裕创立的...

  • 曹景宗简介 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曹景宗生平
  • 曹景宗(457-508年)字子震,新野(今河南)人,南北朝梁朝名将。出身将门,小时候以勇敢著称。后来跟随萧衍(后来梁武帝)起兵,南...

  • 为什么宋武帝刘裕北伐失败?皇帝梦凌驾于统一大业
  • 北伐失败,刘裕将皇帝梦凌驾于统一河山大业之上,在争权夺利的政治竞争中失败。 100多年来,东晋北伐多次,均以失败告终。离...

  • 贾思勰简介 贾思谢,南北朝北魏杰出农学家
  • 贾思勰(jiǎsīxié),北魏时期,汉族、北魏末期和东魏(公元六世纪),益都(今山东省寿光市西南),曾担任高阳县(今山东临...

  • 陈霸先简介 南北朝时期,梁朝陈武帝陈霸先生
  • 陈霸先(503-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傲。陈霸先通过平定“侯景之乱”,逐渐控制了...

  • 宇文觉简介 宇文泰的儿子于文觉,北周奠基者
  •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542年)―557年),字陀罗尼,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人,宇文泰第三子,母亲为北魏孝武帝之妹冯毅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