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准备:朱文正和朱元璋,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朱文正选择反叛朱元璋。为什么朱元璋后来封他的后代为藩王?朱文正真的这么做了吗?
封王子,晋王,迪燕王,吴王,真楚王,齐王,梓潭王,齐赵王,檀鲁王,孙守谦靖江王。
——《明史·太祖本纪》
这里的“孙守谦”是指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朱文正虽然是朱元璋的侄子,但据《明太祖实录》第十六卷记载,“朱文正大都督有罪,免官安置桐城县”。由此可见,朱文正犯了罪,他的罪不一般是谋反, 朱元璋本来想杀了他,但在马皇后的劝阻下,他最终只是软禁了朱文正。
关于朱文正的犯罪,众说纷纭。有人说朱元璋掌握了朱文正秘密联系张士诚的证据,也有人说他想加上犯罪。但无论如何,朱文正被免官软禁在桐城,不久就去世了。
[img]165010[/img]
朱文正去世后的第五年,即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将朱文正八岁的儿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成为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非明太祖朱元璋血统的王室。作为叛徒,朱元璋为什么要把朱文正的儿子封为王?
功是功,过是过,一码归一码
在洪都保卫战中,朱文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朱文正以4万军队对陈友谅的60万军队坚持了85天。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洪都保卫战以朱元璋的胜利告终。洪都保卫战的指挥官是朱文正。
这场战争让朱文正名满天下, 后人在明初开国时排名第五,这与他在洪都保卫战中的英雄表现密不可分。俗话说“一将成功万骨枯”,洪都保卫战的悲剧程度似乎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
[img]165011[/img]
公元1363年,陈友谅率领他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向洪都进发,势在必得。他在出征前的最后一次动员大会上说:“这次出征,我军空国而攻,意思是不留后路,破釜沉舟!这场战斗有进有退,有生无死!荡平朱逆,只有一场战斗,世界一定是我的大汉!”陈友谅有信心这么说, 据《明实录》报道,
它是作为一艘大船进攻的。船高数丈,外饰为丹漆,上下三级。马棚被一级置走,板房被封锁,划了几十个划船。其中,上下人不听话,划船箱都是铁做的,这是自己赢的计划。
由此可见,陈友谅的舰队无疑是当时的“无敌舰队”,陈友谅舰队的大船头甚至可以连接洪都城附近的城墙。
[img]165012[/img]
在武器装备和人力极其悬殊的情况下,朱文正和他的军队硬生生挡住了陈友谅部的一波冲锋。城墙开了缺口,朱文正不怕危险,誓死坚守。
在朱文正的坚持下,洪都终于等到了朱元璋的援军,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大军在翻阳湖大战,结果陈友谅战亡,全军覆没。洪都保卫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场战斗决定了朱元璋的霸王事业,改变了元末明初的整体局面。朱文正可谓功不可没。朱文正虽然谋反,但毕竟没有造成任何实际伤害。毕竟朱元璋封朱文正的儿子为王是正常的。
亏欠与内疚
朱文正的叛乱与朱元璋有关。鄱阳湖战争结束后,朱元璋开始谈论功行奖励。因为朱文正是他的侄子,他问朱文正有什么要求,因为他有最大的立功。毕竟,朱文正是年轻一代。他礼貌地说,他不需要所谓的名声。朱元璋在处理这件事时真的回答了一句话:“聪明,困惑”。
[img]165013[/img]
他真的没有奖励朱文正,这让朱文正感到难以置信。礼貌的话被认真对待。不能接受这一事实的朱文正愤怒地投靠张世诚,以抵抗自己的叔叔。如果朱元璋奖励朱文正,朱文正可能不会谋反。因此,朱文正作为叔叔谋反,朱元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朱元璋封朱守谦为靖江王,可能是为了弥补心中的债务。
家庭不能放弃,骨头被打断,肌腱被连接起来
年轻时,朱元璋的父母、大哥和长子都饿死了,这让出身贫寒的朱元璋非常珍惜家庭。虽然朱元璋成功后有很多儿子,但只有朱文正是他的侄子。
[img]165014[/img]
即使朱文正叛乱,他也无法改变与朱元璋叔侄的关系。这种家庭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放弃。朱文正的错误与他的儿子无关。此外,朱守谦是朱元璋已故大哥的后代。说朱守谦为王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就是家庭的力量。毕竟,骨头仍然与肌腱相连。
结语
朱文正确实是一位难得的将军,但他的性格缺陷使他走向了毁灭。即使这件事不坏,总有一天,他会被其他事情烧死。
从朱文正谋反到封朱守谦为王,可见心狠手辣的朱元璋也有缺点,那就是珍惜亲情。
朱文正背叛朱元璋时,当初背叛朱元璋 为什么朱元璋还封他的后代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