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数量有限,主要包括将军、骑兵将军、骑兵将军、卫兵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封存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授予具有战功的将军。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比如关羽的将军,吕布的将军,都是常见的杂号将军。
其中,本文中提到的“兴业将军”自然是一个杂号将军。然而,在三国时期,曹魏和东吴基本上没有人担任“兴业将军”的官职。相应地,蜀汉历史上有两位“兴业将军”。对于这两位兴业将军来说,一位是托孤大臣,另一位曾协助诸葛亮。
一、李严
@ 李燕(-234年),后来改名为李平,字正方,南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让李燕在县里的各个县工作。曹操进荆州时,李燕当时担任归归县长,于是他来到宜州,刘章让他担任成都县长。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13(建安18年),益州牧刘璋任李燕为护军,在绵竹抵抗刘备。但刘璋没想到的是,李严率领下属投降刘备,刘备任命他为将军。李燕平定成都后,被任命为前卫太守、兴业将军。不久之后,刘备命令将军诸葛亮、扬武将军法正、昭文将军伊籍、左将军西曹人刘巴、兴业将军李燕共同制定蜀科,巩固了刘备对益州的占领。
[img]166148[/img]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李燕等人劝刘备进入汉中王。刘备在夷陵战役中输给了东吴鲁迅,公元222(章武二年)。刘备回到永安白帝城时,征召李燕进入永安宫,任命他为尚书令。公元223(张武三年),刘备病重,李燕和诸葛亮一起成为托孤大臣,从而协助后主刘禅。公元223(建兴元年),李燕被后主刘禅封为都乡侯、假期、加光禄勋。
公元226年(建兴四年),诸葛亮准备在汉中发兵攻魏,于是想调李严率军守卫汉中。然而,李严想尽办法逃避,但他要求将五个县划分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诸葛亮不同意。公元231(建兴九年)春,诸葛亮出兵祁山,李平负责粮草运输。夏秋两季,正逢阴雨连绵,粮草运输供不应,李燕为逃避责任,派人让诸葛亮撤军。诸葛亮回到益州后,李燕问诸葛亮为什么撤军。诸葛亮对弄虚作假的李严非常生气,于是上台后,刘禅将李严废为平民,流放梓潼县。在我看来,作为刘备的托孤大臣,李燕并不想帮助汉朝,而是到处阻挠诸葛亮的北伐,这无疑令人失望。@ 他最后的结局只能说是自负。
公元234年(建兴12年),李燕听说诸葛亮去世了,于是死于疾病。李燕经常希望诸葛亮能再次使用他,认为除了诸葛亮,其他大臣不能再使用他了,所以他很生气。李燕死后,他的儿子李峰在蜀汉官到朱提郡的太守一职。
二、王连
王连(?~大约223年),文艺,南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三国时期,河南省南阳市人才辈出。除了王连,蜀汉还有黄忠、魏延、宗预、李燕等人,也来自该地区。
刘章执掌益州时,王连中原战争来到蜀国。对于益州牧羊人刘章来说,王连被任命为梓潼县的县长。后来,益州牧羊人刘章投降了刘备。成都平定后,刘备任命王连为什邡县长,并转任广都县长。他管理的地方都取得了成就。
[img]166149[/img]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王连担任司盐校尉期间,为蜀国赚了不少钱。因此,刘备将王连晋升为蜀县太守、兴业将军,并从事盐府事务。在这方面,在我看来,王连应该在李燕之后担任兴业将军。
建兴元年(223年),刘备病逝后,后刘禅即位。对后主刘禅来说,王连迁为屯骑校尉,兼任丞相长史,加封平阳亭侯。这意味着王连成为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直属下属。@ 对王连来说,他肩负着协助诸葛亮处理丞相府事务的重任。在王连担任丞相长史后,蜀汉南中爆发叛乱,导致蜀汉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因此,面对刘备死后的叛乱,诸葛亮准备亲征南中。然而,诸葛亮的计划却被王连劝阻。
面对准备亲征南中地区的诸葛亮,王连多次提出建议,言辞真诚,最终耽误了诸葛亮几年。而这促使夷陵大败的蜀汉得以休养,恢复国力和人口。值得注意的是,王连辅佐诸葛亮的时间不长,大约在公元223年,宰相长史王连病逝。王连去世两年后,即公元225年,诸葛亮亲征南中,最终取得全胜。从这个角度来看,王连劝阻诸葛亮是很正确的。王连去世后,儿子王山继承爵位,在蜀汉官至江阳县太守一职。
蜀汉三国时期的两位兴业将军是谁?最后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