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被后人称为“南朝第一帝”,并非没有理由。他建立了刘宋政权,吸取了魏晋时期士族豪强胁迫政府的教训,加强了王朝集权,抑制了士族豪强在中国的土地合并,整顿了官场,启用了寒士。同时,他注重教育,关心民间疾苦,轻松纳税。
刘裕建立刘宋王朝后,结束了魏晋长期以来的门阀士族专政局面。从那时起,南朝“寒士可掌机要”。当时,陈胜曾振臂大喊:“王侯将相宁有种吗?”刘裕可以算是一个真正的实践者。
然而,后来的历史学家一再批评刘裕的一个主要缺点,那就是杀死前朝的司马皇族,他们都认为刘裕开始杀死前朝的禅宗皇族,后来的禅宗君主从那时起就被杀害了。事实上,杀死前朝皇族在中国历史上随处可见。刘裕的头在哪里?
[img]165925[/img]
但毕竟,刘裕并没有像司马家族对待曹魏家族那样杀死前禅皇帝,而是杀死了晋安皇帝。那么,他为什么要做出这样一个被后人批评的决定呢?
我想说的是,刘裕杀死司马家族是当时社会属性的必然,是两个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斗争,一个是魏晋以来的门阀士族阶层,另一个是士族阶层以外的寒士阶层。这两个社会阶层在当时是不同的。如果低层阶级想要进入高层阶级,他们根本无法通过激烈的手段实现他们的目标。
人要突破自己的阶级有多难?魏晋时期的中国人要想突破这个阶级的笼子,就更难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打破笼子。
刘裕要想突破社会对家庭属性的认定,就必须打破和打破这一社会制度。据说刘裕身居高位,被封为宋公,受九锡之礼。他的地位应该很高。有人真的质疑他的尊严吗?当然,有些人会质疑。
魏晋士族认为自己天生高贵,门阀以外的人,即使读诗读书,为国家做出贡献,在士族眼里也只是“寒士”。
刘裕自称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孙。然而,刘裕从小就很穷,几乎被父亲抛弃了。如果他没有得到帮助,他就会饿死。即使刘裕自己声称汉朝孙子的背景是真实的,在当时的士族评价中,他也只能依靠“江左低等士族”。
这一评价,在刘裕的心中一直是个结,并反复发酵,逐渐形成对整个士族的逆反。
那么,当时士族的门槛这么高吗?刘裕在王朝的权力和地位难道不能融入士族群体吗?答案是肯定的。不管刘裕的地位有多高,他的功劳有多大,他都不会被士族所容纳。
[img]165926[/img]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解释当时的士族阶级有多难进入。公元489年,这是刘裕建国后的70年。此时,刘宋王朝已被南齐取代,但社会上的门阀士族风格仍然没有被取代。
南齐有一位官员叫纪僧真。他是中书舍人,当时受到了武帝的青睐。纪僧真的举止和外表都有士大夫的风格。他问武帝:“臣只是一个出生在县里的武官。只有当他幸运地赶上了清明节的繁荣时期,他才有了现在的地位。我儿子还娶了荀昭光的女儿。现在我没有其他需求,只要求陛下把我加入士大夫的行列。”
武帝回答他说:“这件事应该由当时著名门士代表姜毅和谢月决定。我不能参与。你可以自己去找他们。”
于是,纪僧真的按照武帝的意思来到江定。坐在床上后,江回头命令他的侍从说:“把我的床抬远,远离客人。”纪僧的请求可想而知没有得到认可。后来,他向武帝报告说:“石医生真的不是皇帝能指定的。”
例如,这意味着在当时的社会中,稳定的阶级很难被打破,即使皇帝也做不到。这仍然是刘裕改革70年后的社会。
[img]165927[/img]
我们回到刘裕杀死司马家族。刘裕可以强迫晋安皇帝在法律上获得正统地位,但刘裕也必须面对士大夫阶层的认可,即门阀士族阶层。以刘裕的出生背景,这些世袭士族怎么能认出他们呢。士族可以被迫承认刘裕的皇帝地位,但他们永远不会承认刘裕的贵族血统。
在这种情况下,刘裕还能做什么?只有努力打破这个唯士族高品质的社会观念。杀死司马家族是刘裕对这个士族社会最有力的宣告。
刘裕篡位建立刘宋王朝后 刘裕为什么要杀死司马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