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准备:朱元璋传位,有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王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传给朱云文。朱迪不如朱云文。朱元璋为什么传给他?
洪武25年4月发生了一件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继承。这件大事是朱元璋尽力培养的继承人朱标病逝。
朱标出生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朱元璋就把朱标培养成了继承人。现在开国25年,朱元璋满头白发,即将回归西方。帝国即将交给朱标,但朱标突然死亡。对朱元璋来说,天要塌了。
不管有多心疼,都要新立一个继承人,不然谁来继承经过千辛万苦打下来的世界?
[img]164987[/img]
朱元璋选择的继承人令人惊讶。这位继承人是朱彪的儿子朱云文。我们应该知道,朱元璋当时有25个儿子。根据“长子制度”,他有自己的立法,没有自己的立法。当时,自己的长子不见了。如果朱元璋按照常识打牌,他应该从25个儿子中选择一个最大的继承人。
当时最老的是秦王朱贤,但秦王朱贤平平无奇。第二个是晋王朱贤,但晋王朱贤是个混蛋。只有排名第三的燕王朱迪最符合继承王位。当时,有人说:“朱迪是朱元璋众多儿子中最像朱元璋的儿子。”朱元璋本人也这么认为(燕王像我一样英雄),否则他不会多次派朱迪到蒙古。
原则上,如果没有意外,朱棣将成为朱元璋的继承人,但为什么最终会发生意外呢?事实上,最终没有发生意外。朱元璋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要把朱棣作为继承人。
[img]164988[/img]
朱标的老师是儒家宋连,他从小就接受儒家思想。仁爱是朱标的标签,仁治国是朱标的治国理念。
有一次,朱元璋想杀了一大批英雄。朱标劝朱元璋不要大开杀戒。然而,朱元璋在朱标面前扔了一根荆棘,让朱标捡起来。
朱标不是白痴,他当然不会捡。
朱元璋看着站在一旁的朱彪,语重心长地说:“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我把这些威胁你的大臣除掉了,这样你才能顺利继位,安心管理世界。”。
朱元璋从来没有想过朱彪没有得到自己的感情。相反,他讽刺自己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这句话简单明了,意思是朱元璋是个残忍的君主。
面对朱彪的挖苦,朱元璋非常生气。我显然是为了你好,但你敢挖我!朱元璋双手拿起旁边的椅子扔给朱彪。虽然朱彪躲了过去,但他仍然被朱元璋的举动吓坏了。他回去后病得很重。
从朱标被朱元璋吓得重病的角度可以看出,朱标内心害怕朱元璋。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朱标仍然敢于为他的大臣说话,冒犯朱元璋。可以看出,如果朱标不死,他将来会继承王位,他一定会成为仁义之君。
朱标深受儒家思想的洗礼,他的儿子朱允文从小就必须接受儒家思想的洗礼。
[img]164989[/img]
在朱元璋的统治下,洪武一朝的满朝大臣每天都过着胆战心惊的生活。当他们每天出去上朝时,他们必须与家人拥抱,就像生死分离一样。为什么会这样?朱元璋的杀人手段太可怕了。他宁愿错杀1000人,也不愿放过一人。
例如,家庭侍郎郭恒贪污案,如果案件由其他皇帝处理,只是一起贪污案,最多不超过100人,但朱元璋处理了3万多人,3万多人无一例外都成了朱元璋的刀鬼。
洪武一旦当官,不要以为不贪就能全身而退。即使不贪,只要有贪污案,也要想想脑袋能不能保住。你不贪。你能保证你的同事不贪吗?你的同事不贪。你能保证你同事的朋友不贪吗?只要出了问题,只要碰了点边,就要承担连坐的责任。
洪武一朝的一些官员被朱元璋强行拉到朝上当官。有些人宁愿断手也不愿在朝上当官。断手是轻的,断命是悲惨的。
满朝大臣们都盼着朱元璋早死,仁义朱标早早上位,但没想到朱元璋没有死,反而是朱标先死。
幸运的是,朱元璋爱屋及乌,朱允炆本人在文学上的造诣也不差,被朱元璋立为继承人。
立王子是国家大事。朱元璋在立朱允炆为王子之前,询问了朝鲜许多大臣的意见。结果,许多大臣同意立朱允炆为王子。
[img]164990[/img]
朱云文和他的父亲朱彪一样,从小就接受儒家思想。显然,朱云文一定尊重儒家思想。在朱元璋的治理下,这些大臣一直处于恐慌状态。虽然他们没有说出来,但他们一定期待着朱元璋整天早死,换一位仁义君王来治理世界。这对他们自己和世界上的人民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如果此时朱元璋对满朝大臣说要立燕王朱棣为王子,那么满朝大臣一定会大吃一惊。朱棣是朱元璋众多儿子中最像朱元璋的儿子之一。此外,朱棣整天驻扎在边疆北平,大喊大叫和杀戮。他的特点无非是杀人!如果你不服从,就杀人!他未来篡位登基后的所作所为也证实了他的特点是杀人。
最重要的是朱迪从小就没有学过儒家思想,也没有学过什么法家道家。朱棣是在军营里长大的,他从小就学会了弱肉强食的思想。在当时的满朝大臣眼里,朱迪是一个典型的文盲。他们永远不会同意让这样一个文盲暴力的人成为皇帝。虽然朱元璋坚持要立,但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感谢朱元璋对房子和乌克兰的热爱。
[img]164991[/img]
有些人可能会反驳。谁说朱元璋没有动过这个想法?《明实录》明明记载朱元璋临终前连续三次喊“燕王来了吗?”?这不就是朱迪成为继承人的征兆吗?
31年5月,太祖毫不犹豫地被派往中宫召唤(朱迪)。他已经去淮安、太孙、齐泰谋诈骗,让人下令回国,太祖太渐问:“燕王来了吗?”三个问题都不敢对。-《明实录·永乐实录》
这段记录显然有问题。首先,第一个问题是,这段记录的编写期是在朱迪统治的时期。现在有证据表明,朱棣不是马皇后的亲生子女,而是公主的儿子。然而,《明实录》记载,朱棣是马皇后的亲生子女。显然,朱元璋临死前喊三句“燕王来不来”可能是假的。目的是将正统继位的朱允炆粉饰成“谋朝篡位恶棍”,将朱棣粉饰成受害者,发动“靖难之战”只是为了夺回自己的王位。
关于《明实录》中的这段记载,《明史》跑出来打假:“诸王临国,不去京师”(诸王不必去京师奔丧)。
朱元璋有这样的打算,都是为了朱云文。朱元璋怕诸王看到朱云文年轻,有叛逆心理,兄弟之间骨肉相残,争夺王位。
与《明实录》的记载相比,《明史》更可信,《明实录》中朱迪的记载大多被美化,比如他母亲的身份。
[img]164992[/img]
古人的正统观念极其强烈,朱迪的母亲只是一个廉价的妃子。朱元璋有很多这样的妃子。朱元璋也有很多这样的妃子生的儿子。虽然朱迪很优秀,但他无法掩饰母亲的身份。
虽然朱云文是孙子,但朱云文有四点是朱迪无法比拟的,尽管朱云文不是儿子。第一点:朱云文的父亲是朱元璋和马皇后任命的继承人朱彪;第二点:朱元璋爱他的房子和乌克兰;第三点:朱云文学习成绩优异;第四点:朝臣支持。
假如说朱棣是马皇后的亲生子,那么一定要和朱允羲有一战之力,但却不是!
朱迪是合适的继承人 朱元璋为什么不把朱棣传给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