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布是钱塘人(今浙杭),出生在儒家世家,从小就饱读诗书,精通经史百家。但与其他儒家不同,他并没有把出仕当官作自己的追求。宋史记载他:“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宁静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他致力于阅读,但不以“寻章摘句”为进身阶级。他性情孤高宁静,不慕荣利,甘于贫穷,终身未仕。
林布早年在江淮等地漫游。40多岁后,他躲在杭州西湖,住在一座孤山上。据说他已经20多年没有进入这座城市了。他经常独自驾驶一艘船游览西湖,在寺庙里与高僧和诗人交谈。如果有客人来访,看门的男孩会把他的鹤放飞。当林布看到鹤飞起来时,他会划船回来。
[img]164765[/img]
林布一辈子都没结婚,只和湖山在一起。他喜欢种梅养鹤。他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们称他为“梅妻鹤子”。他的诗《山园小梅》是咏梅的名篇:
众芳摇落独萱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淡,暗香飘浮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运的是,微吟可以相交,不需要檀板共金瓶。
[img]164766[/img]
这首诗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尤其是“阴影横斜,水浅,暗香飘月黄昏”这句话,写出了梅花幽静优雅的魅力,被誉为“永恒的咏梅绝唱”。欧阳修曾评论道:“前世咏梅人多,没有这句话。王十朋说:“暗香与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据说王居卿担任扬州知府时,在与苏轼喝酒聊天时说:“和靖先生咏梅花是一句好话,‘疏影横斜水清淡,暗香飘月黄昏’。但是如果用来咏杏花和李花,也可以。苏轼笑着说:“是的,恐怕杏花和李花不敢承担责任。所有的客人都在微笑。
林布喜欢写诗,但从不留下底稿,诗写完就丢弃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录以示后世?“为什么不保留诗来传播后代呢?但他回答说:“我们晦涩难懂,不想以诗名一时,情后世。“意思是我隐居山林,现在不想靠写诗出名,更别说后人了?一位朋友认为这太可惜了,于是偷偷地记录了他的诗。幸运的是,我们现在可以读林布的诗了。
虽然林布不想出名,但他的诗名仍然像野火一样蔓延。据说首相王和杭州县的薛英都钦佩他的性格。他喜欢他的诗。他经常跑到孤山和他一起唱歌,拿出工资为他重建房子。此外,伟大的诗人范仲淹、梅耀臣和他也唱歌和说话。甚至连真宗皇帝也听到了他的名声。大中祥福五年(1012年),真宗派人奖励小米和丝绸,并命令府县照顾他。
林布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很多人劝他出来当官,他礼貌地拒绝了。他说:“然而,我的志向是适合的,不是室家,不是名利和财富。我只觉得青山绿水适合我。”
[img]164767[/img]
晚年,他在孤山草庐旁修好了墓室,写了一首《书寿堂壁》:“湖上青山对结庐,墓前修竹也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天圣六年(1028年),林布去世,终年61岁。宋仁宗知道后,哀悼不已,赐“和靖先生”,后人也称他为“林和靖”。
明人张岱在《西湖梦》中记载,南宋灭亡后,一名盗墓贼挖出了林布的坟墓,找到了端砚和一个女玉簪。砚台是文人的日常用品,用来陪葬是很自然的,但林布的墓中却有一个女式玉簪,一辈子从未结过婚,却不禁让人想象。所以后人猜测,林布的早年可能有一段难忘的爱情,这样他就不会一辈子结婚,然后很早就回到了林泉。这让我们想起了林布的一首名为《长相思》的小词: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盈,妾泪盈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这个词是用一个女人的语气写的,但谁知道这不是他自己的声音呢?恐怕后人不知道“梅妻鹤子”林布过去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林布写诗后不保留诗?他为什么不想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