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称“四明狂客”、唐代官员、诗人“秘书外监”擅长诗文。他的一生顺利,高官长寿,文学水平一点也不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贺的故事。
何知章小时候以擅长诗歌和文字而闻名于世。他狂放不羁,喜欢喝酒,有“谈浪漫”的美誉。《新唐书》说:“(何知章)和嫂子陆象先好。大象先尝一尝,人们说:“季真清谭浪漫。如果我一天不见他,我会吝啬的。”何知章的嫂子陆象先是宰相。他非常欣赏何知章优雅的浪漫,说如果有一天没见到何知章,他会变得庸俗。
何志章的仕途相对顺利。他是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高中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他先后被授予国子四门博士学位,曾担任太常博士、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客人等职务。
然而,何知章并不在乎自己官职的提升。他的话叫“季真”,他的行为一直在努力践行这个“真”字。在官场,他不拘礼法,大胆敢言;在生活中,他沉迷于诗、酒、书法,不在乎世俗的眼光。
[img]164727[/img]
《老唐书》说:“知章晚年特别纵诞,没有复检。自称“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漫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字不加点,咸可观。”
贺知章是个好酒。杜甫在《喝八仙歌》中把他放在第一位:“知章骑马就像乘船,眼花缭乱地睡在水底。”他说,喝醉后,他骑在马上摇摇晃晃,不小心掉进井里,睡在水底。
贺知章的书法很有名,特别擅长草书,他的字也体现了率真的性格。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求他的书法作品,他也来了,当然,写作必须先喝酒。据《宣和书谱》记载,有人向他求字,首先要让他放纵自己的饮酒,他喝醉后提笔,随意挥洒。写作的时候只问有多少张纸,十张就写十张,二十张就写二十张。无论是诗歌还是书法,都极其精彩。人们常常称赞它是天生的。
李白在天宝元年(742年)来到首都。他在长安没有朋友,一个人住在小客店里。有一天,他去一座著名的道观游玩,遇见了贺知章。何知章早就读过李白的诗,极其景慕,两人性情相投,一见如故。他向李白要新诗,他读了《蜀道难》,惊讶地对李白说:“你是天上下凡的神仙啊!然后贺知章邀请李白去喝酒,刚到酒店坐下,才想起身边没有钱。何知章便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当酒钱。李白拦住说:“不,这是皇家按等级给你的饰品,怎么能换酒呢?何知章说:“能和你一起喝醉,金龟又算什么?于是两人开怀畅饮,尽欢而散。这就是“金龟换酒”的故事。
[img]164728[/img]
后来,何知章向皇帝推荐李白,玄宗任命李白为翰林待诏。何知章去世后,李白独自对酒,想起往事,写下了《对酒记贺监二》。
和李白一样,贺知章不仅是好酒,也是好酒。好吧,晚年的贺知章也是大地风光。
天宝三年(744年),80多岁的何知章病重,躺在床上,多天不省人事。后来,他逃离了死亡,活了下来。何知章更加看透了这个世界,所以他向皇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要求他回家当道士。《新唐书》说,他在病中梦游天宫,所以醒来后,他意识到自己想回家求道。
唐朝奉道教为国教。当他听到贺知章想回家求道时,玄宗皇帝不仅答应了他的请求,而且给了他很高的待遇。“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要求周公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山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送。何知章的宅子成了道观,皇帝特地给“千秋观”起了名字。何知章要求放生池,皇帝把镜湖的一角给了他。最隆重的是,何知章回乡时,玄宗在十里长亭安排了盛大的告别宴会,下诏让皇太子和百官为他送行。这还不算,唐明皇亲自写诗送他。
也许贺知章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彻底理解生活、回归自然的决定,会受到朝廷的尊敬。对玄宗来说,这是一个实施教育的机会,官员们也写诗赞美贺知章的归来,赞美皇帝的善良。
繁华过后,何知章回到了家乡,却有了另一种感觉。他写了著名的《回乡偶书二》:
少小离家老大回来,地音没有改变鬓毛衰老。
孩子见面不认识,笑着问客从哪里来。
[img]164729[/img]
离开家乡多年,最近人事半消磨。
只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年轻时离开了家乡,名声很好,但晚年回来了,面对家乡的孩子,才发现自己失去了很多。
回国后不久,贺知章就去世了。
李白写诗评价他说:“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贺知章一生豪放洒脱,始终不失本真。
贺知章的诗歌风格独特,清新潇洒,擅长绝句。可惜流传的不多。除了《回乡偶书》,《咏柳》也是千古流行的名篇:
碧玉妆成一棵树高,一万条绿丝挂毯垂下。
不知道谁剪了细叶,二月春风像剪刀。
探索贺知章的一生,他为什么能得到朝廷的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