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汉献帝刘协一生被称为皇帝,实际上是傀儡。虽然他在位30多年,但刘协从未有一天真正掌握过皇权。下面是一篇详细的文章。
公元195年,董卓部将李珏与郭思发生内讧。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他们两人在长安城带兵互相攻击。这时,为了保证长安城的稳定,汉献帝只能放下身材,让尚书和侍者为李和郭和解,但和解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没有听汉献帝的话,战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夺取政治主动权,郭思计划将汉献帝劫持到他的军营,使他的家庭占主导地位。然而,这一计划在实施之前就被揭露了。李珏抢在前面,派兵抢劫献帝、皇后、宫人和大臣。此后,两人相互攻击了几个月,长安市有成千上万的死者,都城几乎成了废墟。在这种情况下,汉献帝摆脱了李、郭的控制,逃到了洪农,并下诏让各路诸侯勤王。
[img]164636[/img]
曹操得知汉献帝进驻洛阳后,与下属谋士协商是否迎接汉献帝?当时,于迅认为,曾经晋文公迎周襄王回来,诸侯服从。汉高祖东征项羽,为义帝穿素衣发丧。现在曹操是第一个提出义兵秦王的人。虽然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挽救国难,但曹操一心想着汉朝。如果他不及时纠正朝廷,世界就会叛逃。即使他将来考虑这件事,也来不及了。不仅荀子,程昱等人也认为曹操应该迎接汉献帝。在这种情况下,曹操率领军队进入洛阳,欢迎汉献帝迁都徐县,导致曹操奉天子使诸侯具有战略优势,为北方统一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似乎当时只有曹操和他的谋士认为他们应该掌握汉献帝。毕竟,汉献帝能给曹操带来太多的好处。例如,曹操迎接汉献帝后,许多人才也去了曹操。不仅如此,曹操迎接了汉献帝,获得了合法地位,使曹操能够合法占领土地,以天子的名义攻击其他军阀,使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有了投降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曹操本身就是名士阶层的人物,他的阵营里还有一个荀子。
作为颍川名士,像于迅这样的士人最看重的是名节。在汉代数百年的教育下,崇拜天子获得了正义的名誉。这样,学者们就可以为曹操效力,减少对失节的担忧。当时曹操手下有很多士人,如荀攸、郭嘉、司马懿、钟友、陈群、华欣、王朗、杜袭、赵岩、杜畿等。几乎所有这些人都来自一个大家庭。有了汉朝皇帝的位置,这些人自然会忠于曹操,并尽最大努力在曹操手下工作。
[img]164637[/img]
当时,地方分裂势力与世家大族不和。毕竟,地方大国会抵制世家大族的统治,但曹操在迎接天子后,可以得到这些地方大国的支持。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曹操阵营里才有这么多人才。尽管如此,这些人中的一些忠于汉朝的人会反抗曹操的违规行为。例如,于迅就曹操后来的违规行为与他分道扬镳。董成和其他人也扩大了曹操的权力,并计划与汉献帝一起杀死曹操。然而,对曹操来说,迎接汉献帝对他来说利大于弊,此外,曹操的大多数谋士都来自士族,因此,曹操和他的谋士都认为汉献帝应该掌握在手中。
作者认为,曹操出生在一个官方家庭。他自然知道汉献帝对家族的重要性,再加上他内部顾问的需要,所以曹操决定欢迎汉献帝进入徐县,并牢牢掌握在手中。
掌握汉献帝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曹操为什么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