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四年(199年),攻打皖城后,孙策主动攻打陈登所在的广陵县,然后派东吴大军跨江攻打陈登所在的匡琦城(汉射阳县附近)。给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孙策派孙权跨江攻打陈登所守的匡琦城,因为孙权的兵力是陈登的十倍,所以他把匡琦城团团围起来。然而,陈登并没有惊慌失措。他冷静自若,让士兵们随时准备攻击。为了迷惑孙权,让孙权找不到自己的意图,陈登故意下令关闭城门,让孙权觉得陈登太软弱了。与此同时,陈登登上城楼,仔细观察敌人。看到机会后,他突然打开大门,等待的士兵们像下山的老虎一样勇敢地杀死了他们。由于孙权措手不及,他被陈登的军队冲乱,军队失去了指挥,逃到了船上。由于陈登的军队在后方追赶,孙权军的许多士兵没有时间登船,无数士兵被杀和淹死,陈登赢得了战争。
[img]163843[/img]
不久之后,孙权再次带领军队进攻,孙权选择了广陵县。陈登一边做好防守,一边让曹陈矫向曹操告急,一边防止孙权率军,一边让曹操派援军救援。然而,陈登并没有守卫城市等待救援,而是偷偷地让人们在救援增援的路上积累柴火,每十步一堆,纵横行,布置整齐,然后在夜间点燃,光线远近。孙权发现这种奇怪的东西后,他误以为曹操的援军已经到了。有一段时间,军心动荡。陈登看到时机已经到了,于是带领军队进攻,击败了孙权,再次赢得了战争。陈登有什么能力先后击退孙权两次?
实际上,陈登屡破孙权的记载并非在《三国志》中,而是在《先贤行状》中。虽然这本书主要用来记录汉末三国时期历史人物的言行,但在陈登的记载中存在许多疑问。公元195年,孙策渡江,此后又致力于平定江东。公元198年,孙策与曹操等人一起讨伐袁术。一年后,孙策攻打黄祖。在路上,孙策留给了孙愤8000名士兵。他和周瑜率领2万名士兵攻打皖城,让汝南李术为庐江太守。打败庐江后,孙策回到前线继续打黄祖,直到第二年。
[img]163844[/img]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孙策打算偷袭徐都,但他的计划在实施之前就被刺客暗杀。因此,在公元199年攻打庐江后,孙权被陈登击败。但在这个时候,孙权一直忙着与黄祖复仇。与此同时,孙策和曹操结婚了。曹操把曹仁的女儿嫁给了孙策的弟弟孙匡,并娶了孙策兄弟孙勇的女儿。因此,孙策此时不会冒犯曹操。不仅如此,在记载中,陈登杀死了孙权的2万多支军队,当时孙策的兵力只有2.8万人,不可能杀死陈登这么多。更何况赤壁战争期间,孙权连5万人都没有,只凑了3万。可见孙权在孙策时期领导近3万军队真的很难。
最重要的是,当张辽威震逍遥津时,《三国志》花了很多笔墨来描述这场战争。事实上,在这场后人谈论的战争中,它只是“杀死几十个人,杀死两个将军”。公元222年,魏国司马曹仁率领数万步骑出征。当时东吴将领朱桓斩常雕,活捉王双。有1000多人被杀或溺死,这是一项罕见的军事成就。而陈登一战就能杀敌2万多人,这么大的战争,在《三国志》中应该有记载。
作者认为,《三国志》没有记载陈登两次击败孙权,这应该是历史资料的真实性不高,但陈登帮助曹操击败吕布的军事能力值得肯定。
陈登在历史上才谋究竟是怎样的,竟然能屡破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