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祖咏年轻时就有诗名,但在明亮的唐代诗坛,他只能算是一颗很少被注意到的小星。他经常被后人谈论,这是一次科举考试。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冬天,祖咏去首都参加科举考试。这次考试的题目叫《终南望余雪》。按照唐代进士考试的做法,举子要写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诗。
所有的考生都在冥想,祖咏抬起头,雄伟绵延的终南山似乎就在眼前,它离长安城那么近。此时此刻,他坐在一个温暖的房间里,想到终南山没有融化的雪,不禁感到内心的寒冷,城外那些贫穷的人会怎么样?想到这一点,他抓起笔,一首诗一挥而就。写完后,他站起来对考官说:“考官大人,我现在能出现吗?”
[img]163738[/img]
考官很惊讶:“这么快就写完了?把你的试卷带给我看!”祖咏把他的试卷呈现出来: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
林显吉色,城中增暮寒。
考官看了一眼试卷,更加惊讶:“哎呀,你怎么能写四句?你不明白吗?你必须按规定写六韵十二句!“祖咏向前施礼,认真而坚决地说:“大人说的还不错!但是小生觉得题目里的意思已经写完了,再写是多余的!“考官听了,仔细看了看祖咏的诗,反复吟诵和欣赏。他觉得这首诗含有一种同情心,这是一个诗人应该具备的,也是极其困难的品质。他忍不住笑着点了点头。
后来,祖咏凭借这首不合格的诗考上了金石。他敢于冒险打破常规的精神,主考也能破格录取人才,在古代是极其罕见的,被后人传为美谈。
[img]163739[/img]
清代伟大诗人王世珍将自己的雪诗与陶渊明的“无望,眼睛明亮干净”和王伟的“空深巷安静,素食广场闲置”进行了比较,认为它们是雪的“最佳”作品。这首诗发情,意在言外,简洁含蓄,艺术理念安静,能给人一种清新的美,确实是一部杰出的作品。
虽然他考上了金石,但祖咏的仕途并不顺利。首先,他长期未能被授予官职,后来被降职。最后,他不得不躲在山里,靠钓鱼砍柴谋生。他的好朋友王伟在他的诗中叹了口气:“交朋友已经30年了,不能一天展出。贫困患者既深又富有!”(赠送祖三咏)
祖咏写诗很辛苦,经常整天冥想着得到一首好诗。尹帆评论他的诗说:“简洁安静,思考特别辛苦。虽然气不高,但调颇高俗,足以称之为才子。”除了这首《终南望余雪》,他的代表作还有一首《望蓟门》:
[img]163740[/img]
燕台一望客心惊,笛鼓喧闹的汉将营。
千里寒光生积雪,三面曙光动危险。
战场烽火连胡月,海滨云山拥蓟城。
虽然少小不是投笔官,但他还是想请求长流。
这是一首边塞诗,重点描绘了边境山川的壮丽景色,表达了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和雄心壮志。整首诗与“望”字密切相关,抒情中的所见所感,高亢激动人心,体现了盛唐诗歌的高昂情调。
为什么祖咏能被破格录取?他的仕途有多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