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登基后,他计划安排丞相和太尉。权衡之下,他任命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人才担任这两个职位。窦颖是首相。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窦婴有别人没有的优势,他是窦太后的侄子。窦太后是汉文帝的妻子,汉景帝的母亲。一直活到汉武帝初期,成为太皇太后。同时也是废太子刘荣的太子太傅,平定七国之乱时,他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在生活细节上暴露了自己的缺点。直到汉武帝早期,刘启才选择他为宰相。他才被推上政治舞台。在很多人眼里,他很幸运,但这确实是他悲剧的开始。
011:窦婴为丞相背后的力量操作,刘彻选择他的原因有几个
汉武帝选择窦颖当宰相的原因非常复杂。首先,第一件事非常重要。背后有人在操作这件事。操作这件事的人不是别人,而是皇帝的叔叔田芬和王朝太后的弟弟。窦婴和田芬这次同时被任命,窦婴是丞相,田芬是太尉。这两个官职都是三公之一的重要官职。当田芬亲侄子当皇帝时,他想进一步独揽朝政当丞相。“窦婴的资历比你老得多,他当丞相手下有很多人相信,”田坤的门客对他说。如果皇帝想让你当丞相,你必须把丞相的位置给窦婴。”
[img]163234[/img]
窦颖成了宰相,你作为太尉的地位和他完全平等。这一举动一举两得,既能彰显你的礼让美德,又能取悦窦颖。田芬接受了周围门客的意见,窦颖获得了人生中唯一一次当宰相的机会。然而,这一切都是田芬故意做的。从战略上讲,他暂时把宰相的位置给了他。
第二,窦颖也尊重儒家思想,这与汉武帝刘彻不谋而合。汉武帝16岁登基,是一个真正的少年天子。班固在“汉书”中评价刘彻四个字,大致包括汉武帝刘彻的一生。无论是田芬还是窦颖,他们都同意汉武帝刘彻像董生一样独尊儒家思想。这是窦颖被选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另一个汉武帝早期的相才也比较匮乏,汉武帝早期能进入他宰相候选人的人很少。从萧何到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灌婴,西汉开国的丞相。这些丞相都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英雄,一直持续到汉文帝时期。老功臣去世,小功臣来顶。汉景帝时期的丞相和英雄无非是周亚夫和刘舍,但这些人并没有充分体现他在协助皇帝治理朝政方面的作用,真正有才华的人很少。
[img]163235[/img]
022:窦婴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家宴中失言,不太懂得正直,刘启看不起
窦婴性格豪爽,喜欢交朋友。有一次窦太后举行家宴,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汉景帝刘启,小儿子是梁王刘武。窦太后想让小儿子当皇帝,这次窦婴也参加了家宴,只是规模比较小。汉景帝在这次家宴上说了一句话:“自己百年后,王位应该传给梁王。“这话一说完,窦婴就改正了皇帝说的话。史料记载,窦太后非常欣赏侄子,从此变得非常反感。再有家宴也不会叫他。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窦婴这个人性格上有很大的问题,很老实坦率的人在官场上一般都很难混。他是一个只思考事情而不思考人心的人才;在他看来,他有一个判断是非的标准。他认为汉景帝说的话违背了祖先的制度,应该改变;更重要的是,他当然不懂权力和技能。汉景帝说的话显然是为了取悦他的母亲。做事有自己的一套原则,面对面的一套背后的一套。窦婴认真对待这个笑话,导致后来失控。
[img]163236[/img]
七国之乱和家宴发生在同一年。汉景帝早期,皇帝非常慌乱。他毫不犹豫地杀死了周围的大臣赵错,但诸侯王仍然拒绝放弃。武力平叛他用了两个人,一个是汉文帝在位期间留给他的将军周亚夫,另一个是窦氏宗族窦婴。皇帝用窦婴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挑子。觉得自己当官员太小,干脆不干了。最后,汉景帝说他愿意出山,七国之乱平定时,立功也被封侯。
众所周知,汉景帝是一位城府深厚的皇帝。窦颖平定七国之乱时,被汉景帝封为王子太傅,给予他很高的政治待遇。然而,在汉武帝登基之前,他经历了一场非常复杂的宫廷斗争。如果皇帝想废除王子刘荣,窦颖坚决否认皇帝的做法。然而,反对无效王子刘荣的反对不仅被废除,而且死于政治斗争。
反对无效后,他再次表现出自己的缺点,在长安附近找个地方住了三个多月。后来有个门客好说坏说终于把他说通了,只有皇帝才能给你官做,宫廷里你最亲近的人就是太皇太后。虽然窦婴去上班了,但窦婴的失势就是这样开始的。后来,日食出现在汉景帝时期。在古代,人们认为这是上帝对皇帝的警钟。窦太后选择罢免丞相代替自己受罚,提议用侄子窦婴。皇帝否决了所有的建议,因为你最近几个月的病假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负面印象。
结论:他的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在与田芬的决斗中,他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当窦太后去世时,窦婴的背景消失了,他只能被屠杀。
窦婴是怎么成为宰相的?为什么这是他悲剧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