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冉,又称米侯,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就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经过秦孝公、秦惠文王的努力,秦国东出之势已不可阻挡,也引起了山东六国的恐惧。魏冉,被称为“侯”,秦昭襄王的叔叔,不仅有助于建立惠王,稳定他的地位,而且深受姐姐宣布太后的信任,四次任命秦相。惠王时期,魏冉就任职,还与小伙伴白起共同成为山东六国的“噩梦”,“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齐手而事秦”。世人只知道白起,不知道魏冉。作为白起的推荐人,魏冉是如何一步一步扫除障碍,成为大秦第一权臣的?
一、拥立之功,权臣之初
秦惠文王更元14年(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虽然锋芒毕露的秦王有赢得中原的野心,但他年轻早逝,最终发展起来的秦国再次陷入动荡。秦惠文王一生中爱的两个女人,惠文后和宣太后在支持新王方面存在分歧。当他们无法相持时,赵武灵王强烈干预,并将支持燕国为质的公子姬为新秦王。魏冉从中看到了机会,手持兵权,并积极支持宣太后18岁的公子姬为王。“武王卒,众弟争立,魏为能立昭王”。在后来的叛乱中,魏冉击败了惠文支持的公子壮,驱逐了秦武王的妻子,摧毁了秦昭襄王的许多兄弟,帮助秦昭襄王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同时,魏冉的威望也震惊了秦国。
[img]162625[/img]
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听政,大肆分封培养党羽亲信。魏冉的地位也在上升。特别是当大臣嬴疾去世时,在赵人仇液的游说下,秦昭襄王任命魏冉为宰相,魏冉开始了他在大秦的政治生涯。魏冉上位后,推荐了自己的好伙伴白起为将。在秦国,推荐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秦法,任人而不善,各以其罪”,后来应侯范菊被他推荐的郑安平、王稽坑。魏冉的投资也得到了回报。白起代替将军攻打韩魏,“输给伊阙,斩首24万,俘虏魏将公孙喜”,“取楚之宛和叶”。魏冉看到弟弟作战有功,以退为进,“魏巍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秦昭襄王也有压制魏冉的打算,但是寿烛不给力,第二年就被免职了。魏冉又当了总理。来来去去,大家都知道这个丞相的职位不是魏冉。
二、攻城略池,战功赫赫
秦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诸侯国的恐慌。为了对抗以楚为首的联盟,争取齐国,在魏冉的规划下,秦昭王自称是西帝,把齐王尊为东帝。然而,这一行动被苏秦摧毁,齐秦各回归皇帝为王。魏冉看到拉拢不成,就把目光放在了魏国身上。魏国是战国时期第一个统治诸侯国。在魏文侯的领导下,曾经战斗过的秦国几乎毁灭了这个国家。然而,魏文侯去世后,魏国的国王一代又一代地不如一代。他多次失败,无法阻止秦国东出的步伐。虽然国力每况日下,但灭亡魏国并不容易,更别说其他大国虎视眈眈了,于是魏冉多次率军攻魏,只为侵占魏国领土。
"四岁时,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400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60余”;秦昭襄王三十二年(前275年),再任丞相的魏冉率军攻魏,使魏将芒毛战败逃亡,秦军兵锋直指魏国都大梁;秦昭襄王三十三年(前274年),没有吸取教训的魏国投入了齐国的怀抱,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魏冉与白起、胡阳共同攻打赵、韩、魏,“破芒毛于华阳下,斩首10万,取魏卷、蔡阳、长社、赵观津”。可以说,在白起之前,魏冉是秦国的第一位将军,他的军政双全覆盖了白起等人的风采。
贪婪无度,忧愤而死,忧愤而死
[img]162626[/img]
当时,秦昭襄王已即位36年,但秦国的大权却一直被宣太后、魏冉牢牢掌握,“闻秦之有太后、隋侯、泾阳、华阳、高陵,不闻其有王”。然而,魏冉并没有从老前辈商鞅的事迹中学到经验。他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将来会取得巨大的成就,而且没有抑制自己的贪婪。他“渴望共同努力,生活在广泛的陶邑”。此外,作为秦国政坛的第一人,魏冉的私人财富远远超过了皇室。
秦昭襄王一直不喜欢游说之士,但更不想坐视秦国成为宣太后、魏冉等楚人的朝堂。这时,一个自称“张禄”的魏国人,也就是后来的应侯范菊,写道:“有功者不得不赏,有功者不得不当官,劳大者禄厚,功多者爵尊,能治众者官大”,唤醒了秦王,被视为客人。在贡献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帮助秦国打服魏韩,得到秦昭襄王的信任后,范邈积极策划切除秦国的“四贵”公子、公子、魏冉、米戎。“闻秦太后、侯用事,高陵、华阳、泾阳相助,没有秦王。而丈夫三代亡国者,君专授政,纵酒驰骋,不听政事。秦昭襄王终于决定罢免宣太后、魏冉等人,回到封地的魏冉再也没有等到东山再起的机会,不仅在自己的封地上去世。
魏冉离开秦都时,装载东西的车有1000多辆,其中珍贵奇异的宝物甚至比国君之家还多。秦国四任丞相的魏冉不会想到,在秦国掌权多年的自己竟然被一个自称“张禄”的无名小卒拉下。但不可否认的是,魏冉为秦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推荐了未来杀四方的名将白起,还帮助秦国度过了文武双全最艰难的时期。不幸的是,当雄心壮志不断扩大,陶邑的领土不断扩大,秦国不利于规模和土地时,魏冉也迎来了自己的结局,“身体崩溃,担心死亡”,勤劳的封地也被秦国收为县。
魏冉对秦朝的贡献是什么?他最后的结局是怎么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