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晚上睡不着。我起床弹钢琴。薄窗鉴明月,微风吹着我的心。孤鸿号外野,香鸟鸣北林。徘徊会怎么样?我很难过。”这首意境深远、气质忧郁的诗叫《咏怀诗》,作者是魏晋著名学者阮籍。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历史故事。
阮籍作为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为什么要写出如此有才华却忧郁的诗?
谈谈阮籍和他的咏怀诗。
[img]161077[/img]
阮籍出身贫寒,自幼聪敏过人,才华出众,颇有野心,但一生却不愿走仕途。
阮籍、嬷康、刘玲等人都是亲密的朋友,他们都是亲近曹魏的人物,如果曹魏的政权能一直延续下去,那么这群人的才华一定有施展的余地。
但遗憾的是,司马懿在高平陵兵变后夺取了曹魏的实权,魏晋的权力发生了变化,使得季康、阮籍、刘玲的政治抱负成为空谈。
[img]161078[/img]
除山涛等少数人外,竹林七贤绝大多数拒绝与司马晋朝合作,季康甚至被司马昭杀害。
阮籍一生不愿出仕,他以狂人为本,追求玄学之谈。与此同时,他还写了许多著名的诗歌,如《咏怀诗》82首。
阮籍的诗是时代的精品,不仅文采飞扬,而且文风独特。
鲁迅先生评论阮籍的诗说:“阮籍的文章和诗都很好...宋的颜延之说不懂,我们自然更难理解他的诗。”
阮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后世文人怀才不遇悲伤忧郁的代名词。
例如,在唐初著名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他说“阮籍猖狂,穷途之哭”,以表达他的抑郁和悲伤。王勃写完这首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后不久,他坠入河中死亡。
竹林七贤作为魏晋时期的一种思想潮流和文化象征,体现了魏晋贫家对世家大族的斗争。
我们现在对竹林七贤的解读,往往从他们追求形而上学、嗜酒如命、狂放不羁、荒诞的行为出发,认为他们不了解世界,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众所周知,这群当时中国社会的精英不愿意走仕途,而是沉迷于酒诗,主要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晋朝政权的腐朽本质,却无法改变现状。
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人的短暂打击下,汉代培养出来的世家大族终于在司马懿父子手中控制了世界。
竹林七贤之后,中国进入了最黑暗的时代。那个时代经历了八王之乱和五乱乱中国。中国北方人口急剧下降,几乎陷入亡国灭种的境地。
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为何拒绝高官厚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