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东汉末诸谋臣为不同的主人服务,但他们大多有自己的良心,有安邦治国的理想。但有些人只是做恶,他们为了个人利益而去祸国祸民,助纣为虐。其中,贾诩和李儒是最著名的两个“毒士”。如果你不仔细看三国,恐怕你绞尽脑汁想不到李儒,但在我看来,你可能不注意李儒,但他在三国特别是早期发挥了关键作用!
李儒
,司隶左冯一合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人,东汉末年博士、弘农王郎中令。他在三国初期,即董卓乱京师,在这段时间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img]160808[/img]
桓灵二帝时期,宦官专权控制朝政,朝堂乌烟瘴气,百姓不聊生,史称“十常侍之乱”。为了摆脱宦官集团,何进向当地势力下诏,让他们带兵进京,从而拉开了东汉末年世界动荡的局面。董卓应邀入京6年(公元189年)。在董卓到达洛阳之前,何进被宦官杀害,宫中发生了变化。外镇诸侯不能随便带兵进京,此时李儒便说,如果我们主动给天子上表,带兵进京就会名正言顺。后来董卓救了只有9岁的刘协,也开始有了罢免刘辩、拥立刘协的初衷。
初平第一年(公元190年),董卓决定废除刘辩,另立刘协为皇帝。在这次政变中,李儒不顾君臣大义,冲到了前面,愿意当董卓的前卒,迫使汉少帝刘辩退位。在董卓的同意下,他入宫毒杀刘辩、何太后等人。后来吕布可以归还董卓,这也是李儒的计划。
董卓进入北京后,除了滥杀无辜外,还留在后宫,每天晚上唱歌,喝醉了。他的行为引起了全世界的不满。此时,关东十八路诸侯推荐袁绍为盟主,带领军队攻打董卓。当时,董卓军华雄被斩入四水关,吕布也被打败入虎牢关。十八路诸侯势头强劲。此时,李儒大胆建议他干脆放弃洛阳,回到老都长安。随着萧函的危险,诸侯联盟一定很内乱。
[img]160809[/img]
听了之后,董卓突然意识到,于是他迁都长安,避开了关东讨伐军的强势势头。董卓迁都长安时,李儒又提出建议,只有在路上设下伏兵,做出反击,才能安全西迁长安。于是董卓听从了李儒的建议,在荥阳外设下伏兵。后来曹操一个人深入,被打的只能撤退。当他回到信阳时,他被徐荣埋伏。曹军被打败了,曹操本人几乎死了。这也是曹操曹孟德一生中最辉煌的损失。
后来,董卓被吕布杀死,西凉军首领李珏杀死王允控制政府。初平三年(192年),董卓的老部门李珏郭思控制了汉献帝,想提名李儒为侍中,被汉献帝拒绝。198年,李珏被曹操打败,李茹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人知道他的踪迹。史书没有记载结局。
作为董卓智囊的李儒是什么样的存在?才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