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苏轼在历史上被贬黄州的原因是什么?与王安石的变法有什么关系?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了一场社会改革运动,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一起探索。

苏轼被贬黄州的直接原因是“乌台诗案”,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王安石变法时的新旧党争。宋神宗在位时,任命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的变法受到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此外,由于急功近利、用人不当等原因,新法变质,导致新旧党争,苏轼因反对新法而被排挤打压。

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主持变法,却引发了新旧党的争议

北宋中期,虽然大宋朝表面上依然繁荣,但内部却蕴含着深刻的矛盾和问题。改革的声音一度极高。早在嘉佑三年(1058年)进京报职时,王安石就曾写过《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但并未被宋仁宗采纳。

宋神宗即位后,为了改变宋代贫穷和虚弱的局面,他开始以王安石的名义大力提拔王安石,并首先将其提拔为江宁知府,但即使他的圣旨是翰林学士和服务员。西宁元年(1068年)4月,王安石再次提出全面改革,随后参加了《本朝百年无事》。宋神宗随后采纳了王安石的相关主张,开始寻求改革变法。

[img]160336[/img]

在熙宁二年(1069年)2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参与政治事务。王安石提出的当务之急是改变习俗,建立法律,建议改变法律,神宗同意。为了指导变革的实施,成立了三司法规司,协调财政。同年4月,淮浙江湖六路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条约、募役法、保甲法等新法相继颁布。

虽然王安石变法是为了富国强兵,但新法确实有可取之处。但由于急功近利,用人不当,新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比如《青苗法》规定,每年2月、5月青黄不接时,政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2分或3分,夏秋两税分别退还。这是为了减轻穷人的负担,但由于强迫农民贷款和高利率,不仅导致农民的负担没有减轻,而且导致许多富裕家庭因贷款而破产。

另一个例子是农田水利法。为了鼓励农业发展,增加政府税收,王安石鼓励人民开垦荒地,支持水利建设。此外,规定的费用可以由当地居民按照贫富水平出资,也可以向州县政府贷款。然而,为了确保新法律的实施,水利建设的数量最终成为官员绩效考核的标准,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强迫人民修复水利,这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变法本来就会遭到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再加上变法逐渐演变成弊政,更是导致反对派势力大幅上升。虽然王安石得到了宋神宗的全力支持,但反对派也很有才华,如司马光、韩伟、文彦博、欧阳修、富碧、韩琦、范冰、苏轼等。为了不断实施新法,王安石等新法派无疑要大肆打压反对派,导致新旧党争。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被排挤调到地方

苏轼作为反对新法的一员,在新法派占主导地位的朝堂上被排斥在外,自觉无法在朝堂立足。他别无选择,只能申请调到这个地方。他在熙宁四年(1071年)被释放到杭州,后来先后担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按照惯例,官员调任后,无论升降,都要上谢表。因此,元丰二年(1079年),43岁的苏轼调任湖州知州后,给宋神宗上了《湖州谢表》。然而,他没想到这样一份普通的文件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灾难。

在当地任职期间,我亲眼目睹了新法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弊端。但由于当时新法派势大,作为诗人的苏轼,在根本扭转不了局面的情况下,难免会通过吟诗来批评和讽刺新法的弊端。

[img]160337[/img]

平日里讽刺一下,苏轼的《湖州谢表》也可谓抱怨满腹,比如说自己“愚蠢不及时,难以追随新进”、“老不生事或能养小民”,本来只是发了一些小抱怨,结果却被朝中新党利用,说是“愚弄朝,妄自尊”、“怨恨与愤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是对朝廷的公然讽刺,是对皇帝的不忠,于是一顶大帽子被扣在苏轼的头上。

为了彻底打压反对派,新党致力于研究苏轼过去的诗歌,从中挑出了大量含有讽刺意味的句子。要知道,早在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就被二次罢相。变法的领导者已经从王安石变成了神宗本人,变法已经成为皇帝亲自部署的既定国策。反对变法是反对神宗的既定决定。

因此,在新法派的牵强附会下,朝中迅速形成了倒苏之声。宋神宗怒不可遏,命令皇家历史台严格审查。元丰二年(1079)10月15日,皇家历史台上报苏轼诗案审理情况,不仅苏轼暗讽朝廷事实。

除苏轼本人外,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沈、苏辙、黄庭坚等29位收藏苏轼诗歌的大臣名人也参与其中。毫无疑问,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反对派。为了彻底打败反对派,李定、舒舒、王贵等人都想把苏轼置于死地,然后迅速死去。

后来,在朝中大臣和王安石本人的求情下,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无权签署公文。王沈因与苏轼的密切接触而被切除所有官职,王巩被分配到西南地区,苏辙也参与其中,并被贬为君州酒业监督管理局。张平方、司马光、范镇等人被罚款20金或30金红铜。


苏轼在历史上被贬黄州的原因是什么?与王安石的变法有什么关系?苏轼在历史上被贬黄州的原因是什么?与王安石的变法有什么关系?

,,,,,,

  • 高平战争的小细节:宋太祖赵匡胤几乎死在战场上
  • 高平之战是北汉与后周之间的一场战役,后周大胜。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柴荣继位后不久,北汉刘崇和辽国乘飞机南下,计划在...

  • 石守信为何堕落?石守信的堕落与赵匡胤有关吗
  • 因“杯酒释兵权”事件而留名青史的北宋名将石守信,曾是后周禁军的主要将领之一,在抗击北汉和征伐南唐的众多战役中屡立功勋。...

  • 岳飞生平事迹介绍:岳飞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民族英雄,他精通韬略,并长于诗词、书法,其高尚品格和爱国...

  • 赵光义是怎样成为皇帝的?宋太宗继位之谜
  • 赵光义的真名是赵匡义。后来,他改名为赵光义,因为他避开了他的兄弟宋太祖。在他的兄弟中,除了早逝的人,他排名第一。他比...

  • 历史上秦少游的妻子是谁?他与苏小妹有何关系
  • 说起秦少游妻子,大多都会想到苏小妹。事实上,秦少游妻子另有其人,并非是机智聪明三难新郎的苏小妹。记录秦少游家谱的书籍...

  • 北宋宰相苏辙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