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三国时期宗预在蜀汉的地位如何?后人的评价如何?

263年,邓艾攻下绵竹,逼近成都。刘禅投降后,蜀汉灭亡。大家一定听说过。

宗预(?-264年,荆州南阳县安众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字德艳。蜀汉大臣、将领三国时期。东汉末年,宗预曾与张飞到蜀助平益州,并被授予宰相诸葛亮手下的主簿。宗预在诸葛亮的重视下,被提升为参军,右中郎将。诸葛亮死后,宗预受命出使孙吴,得到孙权的赞赏。迁后将军,守卫永安,晋升为征西将军,并被封为内侯。公元258年(景耀元年),因病返回成都,担任镇军将军。蜀汉灭亡后,宗预随后主刘禅迁往洛阳,中途病逝。宗预坦率坦率,多次出使孙吴,深受孙权尊敬,为吴汉联盟的巩固做出了一定贡献。

@ 从出生地来看,宗预出自荆州,很可能是赤壁之战,曹操败退后跟随刘备。对刘备来说,他在荆州获得了黄忠、魏延、蒋婉、费祎、庞统、诸葛亮等众多人才。换句话说,荆州可以说是刘备一生的发财之地。

陈寿在《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中记载: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人也。在建安,他和张飞一起去了蜀国。建兴之初,丞相亮以为主册,迁入军队和右中郎将。

公元213年(建安18年),刘备与刘璋决裂,军师庞统中流矢身亡。张飞、诸葛亮、赵云等带领荆州兵入川增援。公元214年(建安19年),张飞等人攻破江州后,与诸葛亮、赵云兵分三路扫荡西川,赵云平定江阳、甘伟等县,张飞平定巴县、巴西县。五月,张飞兵前往成都,与刘备会合,刘章投降。宗预在益州之战中跟随张飞进入巴蜀,起到辅助张飞的作用。

公元221年,刘备登基成都,正式成立蜀汉。当时丞相诸葛亮重视宗预,调到丞相府担任主簿。宗预的工作比较好,诸葛亮被提拔为参军、右中郎将军等官职。

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对蜀汉乃至三国的历史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东吴认为曹魏可能会趁着蜀汉实力减弱的机会进攻蜀汉,并向巴丘的守卫部队增加了1万兵力。一方面,他想作为蜀汉的救援,另一方面,他想根据情况分割蜀汉。考虑到东吴历史上偷袭荆州,杀害关羽,@ 蜀汉也增加了永安白帝城的防御力量,以防止突然变化。

[img]160101[/img]

建兴十三年(235年),考虑到东吴和蜀汉互相防范,不利于与强大的曹魏联手对抗。因此,蜀汉派出时任右中郎将的宗预出使东吴。见到孙权时,孙权问宗预:“吴汉就像一个家庭,但我听说你增加了永安白帝城的守卫。为什么?”

面对孙权的故意困难,宗预回答说:“我认为吴国加强了巴丘的守卫,汉国加强了对白帝城的防御,都是为了适应情况,不值得互相询问。面对宗预无懈可击的回答,孙权听后笑了起来,欣赏宗预的坦率,待他很友好。宗预受到的尊重仅次于邓芝和费祎,邓芝和费祎曾出使东吴。巩固了蜀吴联盟的关系,宗预被后主刘禅提升为侍中,然后转任尚书。因此,很明显,宗预在蜀汉中后期逐渐成为朝廷大臣。

延熙十年(247年),宗预受拜屯骑校尉,此时宗预年已超过60年,这在汉末三国时期,已经是比较老了。当时驻屯江州的车骑将军邓芝回到成都,对宗预说:“按照礼法,60岁就不应该打战场,但你接受了武将的官职。这是什么解决办法?邓芝自然不会为曾经与孙权交锋的宗预感到尴尬。于是,宗预毫不示弱,回击道:“你已经70岁了,还紧握大军,我才60岁为什么不能领军呢?值得注意的是,邓芝为此感到骄傲,当时自大将军费祎以下的人都避开了三分,只有宗预拒绝屈服。而这无疑体现了宗预性格坚强的一面。

同年,宗预受命再次出使孙吴。临别时,孙权抓住宗预的手,感叹我们俩都比较老了,恐怕以后再也见不到面了。因此,孙权赠送宗预一颗大珍珠作为礼物,宗预也拜别回朝,因功迁后将军,并出督永安,守卫蜀汉东部边境。对此,在笔者看来,宗预70多岁时守卫蜀汉永安地区,可以说是老当益壮。不幸的是,宗预没有像黄忠那样在前线作战,因此无法取得巨大的成就,这使得宗预很容易被忽视。

[img]160102[/img]

不久之后,宗预接替了张翼,成为征西将军,并被关在内侯。因此,很明显,在蜀汉后期,宗预的官职已经在蜀汉很高了,堪称蜀国将军。换句话说,姜维看到宗预就不能居高临下。

@ 景耀元年(258年),宗预因病被召回成都。同年,镇军将军陈志因病去世。宗预被提升为镇军将军,并接受了兖州刺史。兖州刺史的官职是虚封或遥领。毕竟,兖州是曹魏的领土。

景耀四年(261年)保护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开始掌管政府。右车将军廖化路过宗预府,想和宗预一起参观诸葛瞻的住所。宗预说:“我们已经70多岁了,得到了太多。为什么我们要求年轻一代来拜访我们?”所以我没有去。在我看来,宗预在蜀汉的将军中无疑是固执的。

景耀六年(263年)8月,司马昭兴兵执掌曹魏大权,进攻蜀汉。同年11月,邓艾兵来到成都后,刘禅投降,这意味着蜀汉正式灭亡。从这个角度来看,宗预见证了蜀国的诞生和灭亡,就像廖华和其他蜀汉将军一样。

陈寿在《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中记载: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迁洛阳,道病卒。

景元五年(264年)春天,宗预等人和刘禅一起迁往洛阳,半途而废。对此,陈寿在《三国志》中评论道:“邓芝坚定简洁,临官忘家,张翼亢姜维之锐,宗预孙权之严,咸有可称。”


三国时期宗预在蜀汉的地位如何?后人的评价如何?三国时期宗预在蜀汉的地位如何?后人的评价如何?

,,,,,,,

  • 凌统简介 三国时期,东吴顶梁柱偏将军凌统生活
  • 凌统(189-237,一说217),吴郡余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名气少,为人有国士之风,在多次战役中表...

  •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作为魏国的继承人?
  • 曹操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意见,以便册立太子。崔燕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颜...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