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白:诸葛亮北伐的读者会给你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往下看~诸葛亮北伐绕过祁山。诸葛亮多次北伐失败。钟辉能从子午谷成功攻打蜀国吗?诸葛亮为什么不使用它?
三国时期,蜀汉与曹魏唯一的交界处是连续800英里的秦岭。秦岭以南是蜀汉的领土,包括汉中县、武都县和阴平县。秦岭以北是曹魏的领土,包括关中平原和陇右县。
历史上,经过秦岭南北的路,常被称为古蜀道,从西到东,共有五条:祁山路、陈仓路、褒斜路、唐山路、子午谷路。如果蜀汉和曹魏的一方想互相攻击,他们只能从这五条路中间的一条发动攻击。
[img]159412[/img]
关中和汉中的五条古蜀道
曹魏在关中、陇右、凉州最重要的城市是长安城,是曹魏管理整个西部领土的核心城市和治所。曹操从这里攻打汉中张璐,从长安开始与刘备竞争汉中。蜀汉北部边境最重要的城市是汉中,这也是诸葛亮北伐前进基地和蜀汉北部边境的重要城镇。
祁山路蜀汉出口为陕西省勉县、略阳县,当时属于汉中,曹魏出口为陇右天水县。
蜀汉陈仓道的出口也是陕西省勉县和略阳县。当时属于汉中,曹魏的出口是陇右与长安之间的陈仓,今天是陕西省宝鸡县。
从长安到成都的地图
蜀汉出口为汉中县治所南郑,曹魏出口为陕西省县,县位于长安西南部,距长安170多公里。
唐罗道蜀汉的出口也是汉中县的治所南郑,曹魏的出口是陕西省的周至县,当时属于扶风县下的武功县。在长安西南部,离长安有120多公里。
蜀汉出口在汉中西乡县,曹魏出口在西安市长安区,离当时的长安城不到100英里,是五条路中离长安最近的。
从这五条路可以看出,从汉中到长安最近的路是子午谷道,反之亦然。我们来看看诸葛亮五次北伐的情况。
[img]159413[/img]
子午谷道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走的是最西边的祁山道,第二次北伐走的是陈仓道,第三次北伐派陈式攻打武都和阴平二县,没有走任何路。第四次北伐走的是祁山道,第五次北伐走的是褒斜道,没有走千谷道。为什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舍近求远?
事实上,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前,魏延提出了一个从子午谷道进入长安的诡计。魏延说,他带领军队从子午谷道进军偷袭长安。成功后,他封锁了南方的武关和西方的潼关。同时,诸葛亮率领主力参加了赞扬斜道。两军在长安相遇,一举夺得长安城,但诸葛亮不同意魏延的战略。
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稳扎稳打,不急于攻下长安。即使他被攻击,他也无法保护它。诸葛亮想先赢得陇右五县,然后孤立凉州,赢得马地生产,最后攻打长安。诸葛亮在五次北伐中绕道两次到更远的祁山路,一次是陈仓路,这些都是远离长安但靠近陇右和凉州的出口。
@ 子午谷道也是五条古蜀道中最难走的道路,其中悬崖、栈道无数,行军非常困难。整个子午谷道长约330公里。公元230年,曹震曾从子午谷道南征蜀汉,但走了一个月后,他没有也没有走到一半。同时,由于道路困难和天气原因,他后来放弃了伐蜀,失败了。
相对而言,钟会伐蜀的情况比较复杂。钟会伐蜀共有三支军队。西路军由邓艾指挥,分为三条小路。天水太守王琦率领军队从天水县南下,陇西太守牵弘率领军队从陇西县南下,凉州刺史杨欣率领军队从金城县南下,邓艾率领军队从狄道南下进攻,西路军从祁山路更西边翻山越岭南下,没有经过古蜀道。蜀汉将军姜维的目标是在叠中屯田。
诸葛绪是中路军的总指挥,率军从祁山路南下,攻打武都郡治所下辨县,再攻打阴平郡桥头。
[img]159414[/img]
诸葛亮北伐
东路军是钟会的总指挥,也是18万伐蜀魏军的总指挥。他是邓艾和诸葛绪的老板。钟会的主力军分为两条路。一路从褒斜道南下攻打汉中,另一路从唐罗道南下攻打汉中。这是三国志的记载。然而,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钟会从三条路南下,从褒斜道南下,从唐罗道南下,从子午谷道南下。
最后,魏军的军队被姜伟堵在剑阁。姜伟利用地形达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阻止了魏军南下成都的道路。如果邓艾没有偷渡阴平小道,绕过剑阁,直接出现在成都附近,蜀汉可能不会灭亡。
钟会攻打蜀汉几乎占据了五条古蜀道中的三四条。钟会之能进入汉中、武都、阴平两县的主要原因是蜀军实施了姜伟的战略,放弃了外围防御,收缩了军队的集中防御,这相当于让魏军进来。他没有利用秦岭危险的地形来阻止魏军。钟会进入汉中前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这与钟会从哪条路进来无关。
[img]159415[/img]
魏灭蜀之战
无论钟会是五条古蜀道中的哪一条进来,他都很容易进入汉中,围攻汉中蜀军的据点。至于曹真为什么不能从子午谷进来,钟会进入汉中的主要原因应该是钟会提前修路,掌握了有利的天气。走子午谷道主要是直线距离短,节省时间,没有遇到蜀军的抵抗。
@ 钟会伐蜀成功的原因与子午谷道无关。诸葛亮北伐不走子午谷道,战略不同,与子午谷道无关。
钟会子午谷攻蜀成功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不去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