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北宋名臣包拯一样,狄仁杰以不畏权贵为名,屡屡为民请命,终身清廉。
狄仁杰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在武则天称帝期间,敢于直言不讳,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王子,从而延续李的唐朝社会。
事实上,早在唐高宗李治时代,狄仁杰就多次因政事与唐高宗争论,使唐高宗和群臣感到公正无私。
狄仁杰做了以下四件事,最后让唐高宗叹了口气:“真大丈夫也!”
第一件是弹劾唐高宗宠臣
高宗时期,左司郎中的王本立赢得了唐高宗的青睐,傲慢霸道,没有人敢挑衅。在这方面,皇室历史上的狄仁杰向皇帝提出弹劾王本立,并要求将其交给法院审理。但唐高宗非常想保护他,拒绝下令惩罚王本立。
狄仁杰建议:“虽然这个国家缺乏人才,但王本立并不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要珍惜这个人,失去王法?如果陛下必须原谅王本立,请将大臣放逐到无人之地,作为未来忠诚大臣的警告!”
当唐高宗听说狄仁杰提出不治王本立的罪时,他不得不自请“弃臣于无人之地”,不得不答应治王本立。
[img]155716[/img]
第二,弹劾为唐高宗建造豪华宫殿的官员
司农卿魏宏机为唐高宗修建了一座宫殿,但他监督的宿宇、高山、上阳等宫殿太豪华了。上阳宫临洛水,虹桥横跨洛水,极其豪华华丽。
对此,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不满。他说,前面的士兵正在与吐蕃作战,但皇帝的宫殿是如此奢华。他也知道狄仁杰也对此不满意,所以他找到了狄仁杰,他想作为皇室历史的狄仁杰出面弹劾魏宏机。
然而,韦鸿机拒绝接受,回应说各有各的责任,我这是我的责任。
碰巧韦鸿机的家人犯了盗窃罪,狄仁杰再次强烈提出弹劾韦鸿机,唐高宗不得不将韦鸿机免职。
第三,唐高宗在有理有据的劝诫和愤怒下
伊丰元年(676年),狄仁杰升任大理城。是时候了。左伟伟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柏树。昭陵是唐高宗父亲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狄仁杰按照法律免除了这一罪行,但愤怒的唐高宗不得不杀死他们。虽然唐高宗的脾气有点软,但他对这个问题一点也不软。
狄仁杰上演辩护,认为两人罪不至死。唐高宗愤怒地说:“他们砍伐昭陵柏树,把我置于不孝之地,必须处死。”
狄仁杰直言不讳地说:“汉朝有人偷了高庙玉环,汉文帝想杀了他的家人。张释之当庭建议:“如果你偷了长陵的一堆土,你会怎么治疗?”汉文帝只杀了其中一个。陛下的法律挂在宫外的门上。如果他们不死,他们将被处死。他们怎么能相信这个世界呢?现在,仅仅因为误砍了一棵柏树,你就必须杀死两位大臣。后人会怎么看待陛下?”
[img]155717[/img]
狄仁杰说的话有理有据,既委婉又真诚,唐高宗想了一会儿,才怒不可遏,避免了两人的死罪。
事实上,狄仁杰与权善才、范怀义无关,他完全是按照法定罪,为此不惜顶撞皇帝。
第四,不相信妖言
狄仁杰刚正无私的风格,让唐高宗升职为度支郎,管理财政。
有一次,唐高宗要去汾阳宫巡游时,狄仁杰负责打前站,安排皇帝一路上的交通和住宿。
当时,到汾阳的路上要经过一座嫉妒的女祠。当地人有一个传说,“盛服过者,一定会有风雷之灾”。
为此,并州长史李冲玄计划征发数万民夫,开辟另一条御道。
但狄仁杰偏偏不相信这个邪恶,他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嫉女之害?”
[img]155718[/img]
是的,皇帝出行时,有千乘万骑的随从,有风伯为之清尘,有雨师为之洒道,还怕什么嫉妒的女人?
狄仁杰一言以蔽之,免除了数万人的劳役,唐高宗得知后,结合以往的事情,由衷地叹了口气:“狄仁杰真是个大丈夫啊!”
狄仁杰不仅正直,而且从不嫉妒贤惠和能量。他善于发现人才,大胆推荐人才。在他的阶段,他先后推荐了荆州长史张柬之、夏官侍郎姚崇、监视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成为唐朝著名的大臣。
张柬之是发动“神龙政变”,逼迫年迈的武则天退位,还政于李显,恢复大唐江山的主要政变人物。
700年9月,狄仁杰病逝,终年71岁,武则天痛哭:“朝堂空无一人!”而且还废朝三日,追赠文昌右相,文惠。
狄仁杰做了什么?为什么他能受到唐高宗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