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皇帝制度,成为第一位皇帝,称之为“始皇帝”。从此,中国开始了2000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杰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我”,其他人直接当面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等。那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明思宗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至1644年4月25日),字德约,明朝第16位皇帝(1627-1644年在位),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朝朱常洛第五子,明朝朱由校异母弟,母亲为孝纯皇后刘。别称:崇祯皇帝、明思宗、明义宗、明威宗、明怀宗、明烈皇帝、明端皇帝、明朝皇帝。
天启二年(1622年)被命名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即位,年号崇祯。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治,节俭,平反冤狱。在位期间,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该地区农民起义爆发。关闭后,金政权利用这一趋势崛起,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上吊在煤山,一年三十四。清军入京后,以礼改葬于明十三陵的思陵,庙号怀宗(后取消),钦天守道、敏毅、敦节、弘文祥、武体仁、孝庄烈帝。南明弘光帝即位,绍天诠释刚明恪节俭文奋武敦仁茂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易宗。
[img]154566[/img]
早年经历
朱由检年轻时并不快乐,因为他的父亲是明朝皇帝所厌倦的王子,他的母亲是王子所瘦的妾。五岁时,他的母亲刘得罪了他,并被父亲命令杀死。朱由检被他的普通母亲西丽抚养长大。几年后,西丽生了一个女儿,不能照顾她,而是由另一个普通母亲东丽抚养长大。1622年,他被他的兄弟朱由校册封为信王。
继位为帝
天启7年8月11日(1627年9月19日),明朝宗崩。由于没有孩子,朱由检于同月24日(1627年10月2日)被命令继承王位,时年17岁。第二年正月初一(1628年2月5日),改年号为“崇祯”。
剿除阉党
崇祯皇帝即位后,勤于政务。与此同时,大力清除阉党。他抓住机会铲除魏忠贤的翅膀,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助的境地。
天启七年十一月初一甲子(1627年12月18日),贬魏忠贤凤阳守陵,旋下令逮治。
天启七年十一月初五戊辰(1627年12月22日),魏忠贤上吊自杀,崇祯皇帝命令他在河间死去。
此后,阉割党260多人,要么被处死,要么被遣送,要么被囚禁一辈子,这对傲慢的阉割党造成了致命打击。平反冤狱,重新启用天启年间被罢免的官员。袁崇焕被用作兵部的尚书,给了尚方一把剑,并委托他收复全辽的重任。
[img]154567[/img]
历史评价
崇祯皇帝是一位勤奋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时头发苍白,眼睛长着鱼尾纹。可以说,他吃零食,对朝乾保持警惕。史志说,“鸡鸣起来,夜分不眠,常常焦劳成病,宫中从不宴乐”。
崇祯皇帝统治时期,群臣分为主战、主战和两派。崇祯皇帝在就业方面使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军事将领只出身门第,多次大规模击败后金军事活动,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法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曾经强大的明朝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但很难找到有用的人,真的很难找到有用的人。崇祯皇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杀害了魏忠贤阉割党,间接促进了文官集团权利的扩张。
崇祯皇帝与臣民的关系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尴尬、最奇怪的时期——相互仇恨、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在崇祯的十七年里,除了镇压农民军和抵抗后黄金外,他还更加努力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历代皇帝简介及历史评价:明思宗朱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