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位皇帝,被称为“始皇帝”。从此,中国开始了2000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杰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我”,其他人直接当面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等。那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
-1435年1月31日),长春真人,明成祖朱迪的孙子,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1425年5月29日至1435年1月31日在位)、年号“宣德”的书画家。
朱瞻基才华横溢,敬礼大臣,勤勤恳恳,用人谨慎,严惩贪官污吏,或者臣下有过错,仔细观察,实际上犯罪,诬陷重惩诬告人。由于他出色的治理,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后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繁荣局面。
明代,朱瞻基是继朱元璋和朱迪之后几乎没有成就的皇帝。他为明朝贡献了“仁宣之治”。朱瞻基是一位善于接受建议的皇帝。在军国大事上,他可以听取官员的意见。例如,在即位之初,他听从了大臣和大学生杨荣的建议,率领军队亲征,平息了皇帝叔叔温暖的叛乱,维护了皇室的稳定;
交址(即安南,现在越南北部,明初有交址布政使司)叛乱,朝廷派出几支军队征压,都输了。朱瞻基听从杨士奇、杨荣等人的建议,停止在交址用兵(这可能不是好事,停止用兵,虽然省了不少军费,但交址又独立了)等等。应该说,宣德是明朝君臣关系最和谐的时期,政治相对清明,社会相对和谐,经济稳定发展,边防相对稳定。基于此,历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仁宣之治”。
[img]154549[/img]
朱瞻基不仅知道如何授权,还知道如何行使领导权。在做出决定之前,他经常采纳三杨的意见,并倾向于接受或支持大学士和大臣的建议。然而,他在加强行政制度和皇帝权威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领导能力。当危机发生时,朱瞻基的行动是果断和负责任的,比如朱高旭的行动和从安南撤军的最终决定。
@ 他非常关心公正行政。虽然他对失职官员很严厉,但除了惩罚宦官,他很少被判处死刑。他经常主持重要的审判。他总是命令对严重的刑事案件进行审查,这种再审在他统治时期使成千上万的无辜者得以释放。
@ 朱瞻基的统治是明史上一个伟大的时期。当时没有压倒一切的外国或内部危机,没有党派之争,没有国家政策的重大争论。尽管宦官们越来越参与决策过程,但政府有效地开展了工作。及时的制度改革提高了国家行使职能的能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这是明智政治的基本要求。后人怀念宣德之治作为明朝的黄金时代也就不足为奇了。
[img]154550[/img]
朱瞻基的废后风暴也是他的污点,@ 朱瞻基是一位称职的皇帝。他对明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被历史学家称为太平天子和历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这些头衔对宣宗来说并不夸张。然而,作为太平天子,朱瞻基从小就喜欢打蟋蟀。即位后,他曾要求各地采用优质蟋蟀来北京。为了取悦宣宗,地方官员加强了任务,这曾经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朱瞻基也被称为“蟋蟀天子”。
史书评价
《明史》称赞宣宗:“仁宗为王子,失爱成友。它危而复安,太孙盖强大。即位后,官员称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余羡慕,陆燕乐业。年不能灾。盖明兴六十多年来一直在,人民气息逐渐舒缓,有治平之象。如果强藩猝起,立即将其平整,扫除边尘,狡猾的敌人将受到威慑,皇帝的英雄姿态将是明智的,几克绳子将是祖先和武者。”
历代皇帝简介及历史评价:明宣宗朱瞻基